恕儿微微摇了摇头。她虽然认得夫君的字,但若要模仿,她却实在做不到。
林璎笑道:“我这书画才子端坐于此,难道只是个摆设吗?”
孙阔不禁惊讶地看向林璎。恕儿却并不惊讶,因为以林璎之才,只要他见过诸葛从容的字,说不定真的可以模仿。
林璎伸出手,示意恕儿将那锦囊中的空白纸条递给他。他接过纸条,不急不躁地说:“小东方给我看过容哥哥的字,写得不错,我可以仿。”
第一百八十章 守株待兔(上)
恕儿目瞪口呆地看着林璎仿造的字迹,简直真假难辨。恕儿笑道:“早知你有如此鬼神之笔,咱们在白玉宫时就该偷一些宋王的墨宝出来,让你仿造宋王的字迹,代他传出宋国的军机密令!我们想把宋军调到哪里,就调到哪里,全都调出东阳,根本不用打了。”
林璎煞有介事地赞成道:“颜将军所言极是,林某乐意代劳。”
孙阔见雪停了,于是道:“颜将军,咱们该回军营了。此事宜早不宜迟,否则卫军恐有危难。”
恕儿将林璎字条放入锦囊,对林璎道:“夜已深,我们确实该回去了。小璎,多谢你的字!”
林璎听恕儿终于不叫他“境宁将军”,而是如往日一样,叫他“小璎”,不禁心中一暖。他说:“恕儿姐姐,此去宋国,务必万自小心。若遇任何麻烦,你随时可以派人来捎信给我,我一定万死不辞。复国之计,成则成矣,败则败矣。人活一世,只要不愧天、不愧地,功过成败,不过是下酒菜!只要你想来,晟王府的门,随时为你敞着,你永远都可以喊我‘小璎’。”
恕儿心中亦是一暖。她对林璎行了拜别礼,提起林璎带给她的一竹篮吃食,说:“代我问候苏姨姨,谢谢她,也谢谢你。”
林璎不耐烦地朝她挥了挥手,说:“你跟我何须言谢?快走吧,早点去解了卫军之难,早点复了你的国,然后早点来虞陵看我!”
于是恕儿与孙阔先行离开了乌篷船。林璎为避免有人撞见晟王军的境宁将军私会齐国复**将领,所以静静坐在船里,等他们走远了,他再离开。
空荡荡的小船仍在楚水中摇曳。林璎闭目养神,眼前,却都是恕儿。
他忽然想起宋姨姨教恕儿唱过的一首歌:
楚水烟波暮色寒,孤灯明在客船。
欲言又止琴声断,卷帘遥望玉都南……
恕儿,愿你再次回到玉都时,还能全身而退。而且,最好不要与那混账刘相见。
——
回到临江城外的齐军大营,恕儿和孙阔将右前锋将军徐尘与军中其他三位副将和一众千夫长、百夫长都集结在军帐之中。
恕儿对众人道:“众位将领,楚境晟王军明早会草草与我们在临江城外打上一仗,只是装模作样而已。你们只管让手下的将士摇旗呐喊,呐喊到午饭十分,诸葛氏的几十艘商船会陆续开到杨柳码头。到时候,大家有秩序地登船,未登船的兵士,继续摇旗呐喊。等我们全都走水路去往宋国玉都,晟王军自会在城外的假战场上丢些兵器,洒些马血,做出一片战后惨象。”
徐尘不解道:“晟王放我们入宋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为何要改走水路,去往玉都?盟主不是说,我们要直取东阳吗?何况卫军已经一路向东阳逼近……”
孙阔斩钉截铁地打断道:“徐将军,那‘直取东阳’之令,只是为了蒙蔽宋军的耳目。而且我们四国盟军攻下东阳之后,不是早晚还要去打玉都吗?其实东阳易取,玉都难围。与其避重就轻,不如趁着士气勇猛,直奔玉都,先动摇宋国王权,再缓图东阳。”
徐尘犹豫道:“此番说辞,确实有些道理。但军令如山,临别之前,盟主下的军令是‘直取东阳’,不是‘攻打玉都’。”
孙阔看向恕儿,道:“颜将军,明日我们就要离开楚境,是时候拿出盟主给的锦囊妙计了。”
恕儿从腰间掏出锦囊递给了徐尘。徐尘将锦囊中的一小张蜀地红木纸仔细取了出来,只见上面写道:
卫军一路,直取东阳,调虎离山。
齐蜀陈军,合围玉都,共扰宋权。
徐尘双掌一拍,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随即将纸条换给了恕儿。
此时,一个千夫长问道:“不取东阳,而攻玉都,这到底是盟主的军令,还是我们军中有谁与楚境的晟王军有勾结,想帮助楚国除掉邻宋强?我们复国盟军若是此时扰乱宋国王权,只会更加激怒宋国。而且我们也不知道陈蜀盟军从西岭进入宋境之后,到底是去东阳还是去玉都。他们若是直奔东阳去援卫军,那我们齐军去攻玉都,岂不是寡不敌众、自寻死路?”
恕儿与孙阔对望了一眼,已知那千夫长有些宋军探子的嫌疑。
恕儿将手中的纸条递给那千夫长,道:“不知千夫长可认得盟主的笔迹?这张纸条,千真万确出自盟主之手。他临行前,当着众人的面,将锦囊递给了我,让我们离开蜀境之后再打开。我早就打开看过,但不想泄露军机,所以要等到我们进宋境之前的一天,再将此锦囊妙计公之于众,以免宋军早做戒备。”
那千夫长仔细看了看锦囊中的纸条,递还给恕儿道:“颜将军,这确实是盟主的笔迹无误。请恕在下鲁莽,不应擅自……”
恕儿挥了挥手,表示并不介意他怀疑这军令的真假,但她打断道:“千夫长,军令不假,你也亲眼所证。至于你所说‘勾结晟王’一词,更是不假。我与晟王府的渊源,诸位早就知道。如今晟王放我们进宋国,无论是对楚境还是对复国盟军,都是有益无害。若说‘勾结晟王’,不止我一个人勾结,咱们四万齐军明日若能顺利抵达宋国,那四万齐军,便都是勾结了楚国晟王。”
恕儿见帐中众将都不再有疑问,于是下令道:“请诸位将领通知各自部下兵士,明日不许伤晟王军的一兵一卒。我们进入宋境之后,直奔玉都。”
众将领命而去,恕儿和孙阔向徐尘解释了这“锦囊妙计”的缘由。
徐尘却微微蹙眉,忧虑道:“如果我们军中的宋国探子真能把这合围玉都的假消息迅速传到宋国,宋国也能把六万腾勇军撤出靖安郡,以便卫军顺利攻打东阳……可是,卫军却并不知道我们改去玉都之策,其实也只是个障眼法。我们虽路过玉都,却并不会攻打,而是要北上去东阳与卫军会合。但卫军会不会以为,我们真的是要改攻玉都?他们会不会舍弃东阳来援我们?”
孙阔摇头道:“不会。军令如山,我们接到的命令,从来都是‘直取东阳’。我们走哪条路线不重要,就算路过玉都之时,玉都一个守卫都没有,我们没有接到盟主的命令,就不可以去攻打玉都。”
第一百八十一章 守株待兔(下)
——
宋国玉都城外的秋场军营早在齐国建都玉都之时就是守城军的军营。后来宋武王灭齐,从宜德迁都玉都,也延用了城外秋场作为军营,并将其扩建。此时的秋场军营,不只屯兵七万守城军,更建造了马场和驿站,便于宋国其他城池的将领和探子与玉都互通消息。
刘已在秋场大营驿站里最豪华的一个房间住了很多天。他要日夜无休地亲自坐镇于秋场指挥,力图一举歼灭复国盟军。
此时秋场军营的骁晓营将领鲁慧急匆匆走进了刘的房间,行礼道:“殿下,我营接到来自齐军的可靠线报,百里加急!”
刘正在参看面前的行军地图,登时抬头看向鲁慧,道:“鲁将军请讲!”
鲁慧道:“我营安插在齐军里的千夫长李简在临江飞鸽来报,说四国盟军的计划,并不是直取东阳,而是先图玉都!他说直取东阳只是卫军以一己孤军调虎离山,吸引开我宋国大军的主力,而那先前大张旗鼓却缓慢行兵的陈、蜀、齐三军,则在十日之内必会抵达玉都,在玉都会师,攻打我宋国都城。他还特意写道,这一计策是复国盟主亲笔手书的‘锦囊妙计’,齐军将士都是直到渡楚水的前一天才知道。”
刘听到复国盟军真正的行军计划,并不诧异。他知道,自古兵不厌诈,战场之上,理应千变万化。若是那复国盟主诸葛从容所率的卫军真的轻易陷入了他在靖安郡所设的埋伏,那么他倒是要嘲笑那颜姑娘为何嫁了如此糊涂的夫君。
刘镇静地说:“我们还有十天,鲁将军不必着急。如今我秋场大营尚有七万大军守城,城内还有一万将士,抵挡东西两面汇集而来的八万复国贼军,并非没有胜算。如今我们提前得知这个复国盟军的计划,便是大大地占了先机。他们赶来围攻玉都,也不要怪他们自行送死。”
鲁慧点头道:“复国贼军的合围玉都之计,的确比直取东阳要阴险万分。但我们能占先机,玉都又有重城守卫、八万兵士,他们就算引开了平昌王府的六万腾勇军,也无法攻下玉都。”
刘面若寒霜,道:“不是‘无法攻下玉都’,而是全军覆没于此!我们先用玉都城外的七万将士与他们对峙、拖延,再调六万腾勇军来包围盟军。我们内外夹击,他们,必死无疑!”
鲁慧行礼道:“领命!我这就去传信给平昌王,让他停止在靖安郡设伏,务必于十天之内,来援玉都。”
鲁慧正要转身离开,刘忽然道:“鲁将军且慢。平昌王府六万大军若是来迟,我们玉都的守卫军和复国贼军恐怕已经两败俱伤。到时候,平昌王若是起兵谋反,宋国或遭更大的危难。”
鲁慧问道:“殿下有何打算?”
刘道:“你让平昌王乔洛亲率一万兵马,死守东阳。我即刻就封他儿子乔韫平昌王府世子之位。你传信给平昌王府,命令来援玉都的五万腾勇军由平昌王府世子乔韫领兵。”
鲁慧疑惑道:“可是卫军好歹有三万兵马,而且十分骁勇,那冲锋的卫国国主和复国盟主二人,全都是江湖上一等一的武林高手,以一敌十绝对不在话下。若是让平昌王只带一万腾勇军死守东阳,再加上东阳不足一万的守城军,东阳恐怕失守,而平昌王也会有危险。”
刘摇头道:“东阳不会失守。卫军如果与来援玉都的五万腾勇军在隆顺郡中狭路相逢,就根本不会再去攻打东阳,因为他们知道汇合于玉都的齐、陈、蜀三军,会在玉都陷入内外夹击。他们肯定会日夜兼程,赶来玉都救盟友之军,否则四**盟,又谈何为盟?等到四国盟军会师玉都,我们再派东边的徽成与宜德四万大军来战,便可一举浇灭那复国盟军!”
鲁慧道:“属下明白了。我们如今抢占先机,只需要在玉都守株待兔,慢慢引那四国盟军前来,再层层包围,他们便绝无生路。殿下还有何吩咐?”
刘嘱咐道:“鲁将军,请务必告诉平昌王,死守东阳。玉都就是横尸遍野,他也不许来援。还有,除了乔韫率领的腾勇军以及之后来援的徽成、宜德两军,宋国的其他军队,不得寡人亲传的虎符,不许前来玉都相救,若不各司其职、各守其郡,则以谋反罪处之。”
鲁慧领命而去。
刘已有歼灭复国盟军之计,却依旧面若寒霜,难掩心中凄凉。
颜姑娘,我原本许你一世逍遥,愿你带着我此生第一次的心动,踏遍千山万水,看遍世间美景,可是你如今竟是齐军的左前锋将军,便也怪不得我刘为保宋国安稳,在此守株待兔,待你前来送死。
颜姑娘,你可知道,此战你若死在玉都,我诛灭的,就是我此生唯一的一次心动?
可是宋国若乱,西有陈国虎视眈眈,东有楚境即开昭凰,宋国王权不稳之时,便是千万宋国无辜百姓陷入劫难之日。宋国,不能如楚国一般分崩。
既然生为宋君,理应诛灭我一人之心,换宋国百姓一世平安。
——
隆顺郡中,诸葛遁迹与诸葛从容刚刚领兵攻下了筱城。筱城位于隆顺郡的正中间,北可往东阳,南可至玉都,是隆顺郡的郡府所在。
天色渐晚,大战了两天两夜的卫军留宿筱城之中。凡是酒楼客栈,皆停业谢客,让攻下筱城的卫军在此休整。
诸葛遁迹与诸葛从容父子走入一家无人迎客的小酒馆,坐于破木小桌,吃着自备的干粮。
诸葛从容吃着没有味道的干瘪面饼,风轻云淡地说:“义父,宋国既然不派西北平昌王麾下的腾勇军来救隆顺郡,其中一定有诈。他们肯定已经埋伏于靖安郡,就等我们直取东阳之时,将我们一举歼灭。宋武王虽然死了,他曾经的得力部下也都死了,但是看来现在的宋国将领和军师,还是承袭了宋武王当年的一半智勇。”
诸葛遁迹道:“的确也就是一半而已。他们若真的承袭了宋武王的全部智勇,就该连东阳也舍了,派重兵设伏玉都。咱们只管在筱城耗上几日,点兵休整,等两路盟军会师玉都之时,咱们再轻兵疾行,南下取玉都,一举灭宋国!”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挽狂澜(上)
诸葛父子领卫军在筱城休整了三天。这三天之中,隆顺郡平静得有些令人毛骨悚然。没有任何宋军来打筱城,筱城的百姓也渐渐恢复了集市采买、喝酒听书的习惯。三天之前的筱城之战,卫军仅用一天就迅捷地拿下了这座城池。筱城守军虽有伤亡,但三天以来,卫军仁义,并不扰民。渐渐地,普通百姓已将筱城之战忘在了脑后,因为无论是宋军守城还是卫军占城,似乎都不影响他们朴实平淡的日子。
第四天,太阳还未出来,连农家的鸡鸣都十分微弱。张恨与许峰坐在筱城北边的城楼之上吹着冷风,喝着小酒。
许峰望着北面阴森森的枯树林,打了一个寒颤,说:“西魔门的,你说,那小宋王怎么心这么大,连偌大的一个隆顺郡都不要了,任由我们在筱城里逍遥自在了三天,真是稀奇古怪。我总觉得,事有蹊跷,好像大难将至之前的平静无波。当年咱们卫国东阳破城之前,也是在这样一片寒冬的死寂之中。”
张恨顺着许峰的眼神望去,也觉得诡异,于是扬脖吞了口烈酒,故作镇定道:“骷髅门的,你整天握着人骨兵器都不害怕,怎么现在倒说起这样的话?”
许峰也喝了口酒,解释心中疑虑道:“三天前,咱们盟主下令屯兵筱城时,说宋国的六万腾勇军若是一天之内不出发来夺筱城,就证明他们一定埋伏在靖安郡的东阳附近,准备等我们到东阳时,等我们离盟军更远一些时,再将我们歼灭。可是这都已经第四天了,咱们赖着不往东阳走,腾勇军难道就在东阳苦等咱们吗?他们至少应该派些附近的隆顺军过来,把我们往北边赶一赶、引一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