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廉见几个孩子嘴边黑乎乎的一圈,土豆子外面焦黑里面还生硬,从兜里抓出一把水果糖递过去。
三个孩子怯生生的看向瓦达西,瓦达西也不客气的接过来,“谢谢叔叔,但是这个不能抵住宿钱嗷!”
张廉笑笑,“如果你能带我去你们农场看看,我这里还会有更多的糖果,算是额外奖励你们的,跟住宿费该多少还是多少。”
瓦达西跟弟弟妹妹嘀嘀咕咕说了一通,这才起身带着张廉往外走。
走的时候,张廉还看见长头发的小女孩从辫子里扯出一个虱子,顺手丢在火堆里,发出噼啪的声响。
农场还没有实现机械化,正是忙着收获的时候,这是今年最后一茬粮食。
紧接着就是漫长的冬天,年后还有冻土,要等到差不多四五月份,才有可能解冻播种。
张廉站在麦田旁边,棉花地里是人工摘棉花的,脖子上套着个大布兜兜,摘棉花的人怕被棉花枝刺破皮,带着长长的破袖套,身上头上甚至眼睫毛上都有棉絮。
荞麦田里老百姓撅着屁股埋头挥着镰刀,一滴滴汗珠子从额头顺着脸颊汇集到鼻尖下巴再落进土里。
有的男同志衣衫洗出不少小洞,从背后就能看到背上晒脱了皮。
还有摘倭瓜的,一趟一趟用背篓背到地头,掐瓜蒂的大爷大妈一天下来指甲都酸的抬不起来。
第129章 时间的背后129
前面人收割,后面大大小小的孩子,就连刚会走路,话都说不清楚的孩子也跟在后面见麦穗,拉瓜蒂,这些东西在三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能晒干磨碎了掺进粮食里头做窝窝头,虽然难吃,但是没粮食的时候能救命。
接着就是牛在前头拉犁耙,人在后头当架扶着,掌握方向,克尔苏靠近边境,人口不多,很是贫穷,阿勒图农场规模也不大,所以完全看不见器械的影子,连拖拉机都看不见一台。
张廉下定决心要留在这里,这些年他一直在关注国外的重工和生物工程杂志,除了继承祖风,当一个成功的海军战士,洗刷父亲带给他的污名,他最想做的就是改进共和国的重工发展进程,实现机械化,让人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孩子在农忙的时候也能坐在教室里学习本领,学习振新共和国的本领。
勘测队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又交替往返,深入沙漠,走到罗布泊无人区,历经大半年,终于在勘测领域有了重大发现,郭华将冷奇和乔爹合力推演出来的算法带到克孜勒苏来,他们熬了两宿,证实了这种算法的可行性,先用地质类比法算出生油量,再通过对生油岩层内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的百分比等数据的对比,终于在安静动笔测算了三天之后的一个下午,李队高兴的宣布,共和国继大庆,克拉玛依之后,在克孜勒苏有了重大发现。
邓工高兴的拿出珍藏的牛栏山来,丁工摆摆手,“不喝这个,酒精会让大脑混沌不清醒,我需要有个清醒的脑子和半饥饿半寒冷的状态。”
“呵呵呵!”李队拍拍丁工,“今天高兴,咱们苦熬这些年,可以允许有半天松懈。”
于是就连郭华都分得了一瓶盖子。
对于只喝过米酒的南方姑娘来说,牛栏山简直就是烧了喉痛又烫着心的火星子。一口喝下去,郭华不停的嘶嘶哈哈倒吸冷气。
众人见她的模样笑的前俯后仰。
朱工忙递上一包花生,“快吃了压一压。”
天不怕地不怕,沙漠里孤狼和游蛇都不怕的郭华姑娘,被一瓶盖牛栏山放倒了。
与人说话功夫「噗通」趴在办公桌上呼呼大睡。
朱工见状忙将自己搭在椅背上的外套给她盖上。
李队立刻用办公室里那部红色电话直拨中央,汇报工作进行了大半个小时,国家总设计师也在电话里用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对他们的队伍进行一番慰问和鼓励。
总设计师居然能在电话里点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说到郭华的时候尤其夸赞郭华小小年纪,为整个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共和国顶尖人才,不可或缺,还是一个行走的古藏书库,表示她曾经在瀛洲默写的书,如今还放在总设计师的办公桌上。
诚恳对郭华发出邀请,希望科研工作取得进展之后,一定要抽空去到首都博物馆,对古书籍修缮完善工作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因为过去的打砸抢烧,对如今科研有着重要贡献的书籍几乎全部被毁坏,目前国内的各行业都在效仿资本主义国家,一朝被封锁,我们就成了盲人摸象,要是能有自己的各行业科研历史传承下来就最好不过了,郭华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不知道是李队在电话里接到了什么重要指示,还是因为罗布泊深埋的核废料辐射问题,眼下队里只有郭华没有结婚生育过,李队第二天就找到郭华,将她派往克拉玛依下井学习一段时间。
他们虽然发现了油田,但是在开采方面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油岩层渗水问题,水油分离问题,矿井作业问题,都是他们要学习的,而克拉玛依有个大拿姓余,在石油分层技术方面可以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各国既想拉拢又想暗杀的对象。
郭华只得打包起行囊,准备出发前往克拉玛依。
在克拉玛依往东五十里的五零一军工厂,张廉正与徐闯等人改进军用器械,农用工具,矿井作业器械等。
郭华这一年多来,陆陆续续收到了首都人托后勤带给她的各种东西,有陈乐乐小朋友的生活照片,沙漠的防风眼镜,能防风又能保护头皮的瓜皮帽,不少女性用品,另外居然还有一条骚气的红围巾,郭华长这么大也没穿戴过这么鲜艳的颜色,吓的她赶紧收起来,只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拿出来臭美一番,围着披着或者顶在头上,也能在办公室紧密高压的工作状态下增添一点点隐秘的乐趣。
将防风防晒用品赠给办公室这一年多对她颇为照顾的同事们,郭华背着行李,被高主任的破吉普一路颠簸送到克拉玛依石油基地。
基地见她一个小姑娘家家,直接将她分配到矿区一家借住,她又搭着矿上送油拉煤的大解放一路哐当哐当到了家属区。
家属区路边煤灰遍地,像个垃圾山,一阵风吹过来,人人都得眯着眼睛看人,张嘴说话就能喝一嘴煤灰,家家房顶上都灰蒙蒙的一片,倒是因着矿区,不缺煤炭也不缺石油,动辄在野外就能看到不知道哪里流出来的弯弯曲曲的小溪一般黑黢黢的油水,还有小孩子拎着胡杨柳枝条上面绑着个破布条,在路边黑油渣里头蘸蘸,点燃了就是一个耐烧的火把,甩起来还能看到火星子四溅,没有过年时候的烟花鞭炮,火把子就足够炫酷,引着一群孩子跟在后面跑。
借住的人家男人徐工也是基地工人,徐嫂子在家带俩孩子,一个在地上爬,一个扶着炕慢慢走,地上还有尿渍,烂菜皮子,煤渣子。
见郭华来了眼前一亮,把家里一间小书房收拾出来,里面丢个小钢丝床,就是郭华的房间。
“郭工啊,基地有没有说你们借住的津贴怎么分配啊?”
郭华麻利的将自己的包袱往床上一丢,矿区条件好,家属院家家烧火墙,屋子里温暖如春,穿个单褂单裤还能吃个冻在窗外的香梨,郭华的大棉袍子展开来就是个铺盖,卷吧卷吧就是出门面对铁马冰河的御寒利器。
第130章 时间的背后130
“这个我不知道,徐嫂子你别急,我明天就去基地问问,回来交钱给你哈!”
徐嫂子一听就知道这回来的小姑娘到底面皮薄,这还没跟基地谈价钱,就说要自掏腰包,早听说借住有油水,盼星星盼月亮轮到他们家了,居然油水这么足。
晚上徐嫂子拿出十二分精力,叫郭华帮着留神孩子别从炕上摔下来,自己就跑到厨房叮铃哐啷的剁吧。
等徐工回来,晚饭刚好上桌,除了一碟子老菜帮子炖羊架,最吸引大人孩子的就是一只烤羊腿,撒上孜然椒盐,每人一把小刀,削下来一片一片的肉,在干海椒面里蘸一下,再搭配被烤出来的油滋过的土豆块和胡萝卜块,就连借味的青椒和洋葱都格外好吃。
郭华觉得这才是她来大西北的第一顿饭。
谁知道第二天一早,郭华僵硬着嘴,不敢笑不敢大动作说话,烤羊肉搭配海椒面,对南方姑娘来说,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刷牙的时候牙龈出血,外加嘴上一圈燎泡。
徐嫂子见怪不怪,掏出珍藏多年的老鼠油,在郭华嘴边抹了一圈,郭华对着洗脸架子上印着红牡丹,雾蒙蒙的镜子照了照,唔,一圈燎泡变成了油光发亮燎泡,闻着还一股子怪味。
“这是什么啊?能有用吗?”郭华挠挠被剪的齐肩的头发。
“老鼠油,可管用了,不管是擦伤烫伤还是烧伤,抹三天包管好!”
郭华头皮发麻,不会是她想的那个老鼠吧?
扒开油罐子一看,果然一只剥了皮,粉粉胖胖的老鼠泡在里面。
“呕——”
郭华僵硬着嘴喝了一碗甜醅莜面,走的时候又被塞了两个煮鸡蛋,徐嫂子喜滋滋的将郭华送到矿区,站在路边看着她上了前往基地的大解放,车子走老远了,她还背着个脸颊冻的发红的小娃娃在路边张望,这可是她这月的补贴啊!
没想到郭华这一去,七天也没见回来,徐嫂子到郭华房间一看,好嘛,带来的包袱就是一身棉衣,放下是铺盖,起来就穿走了,就连饭盒子水壶都卷吧走了,呸,还被骗了一顿烤羊腿另搭两个鸡蛋。
基地这边是余工的天下,余工其人单纯执着的知识分子,对为祖国献石油的信念坚定不移。
为此整个基地的人但凡有一刻偷懒躲闲叫他发现的,都逃不了一顿狂骂,余工的骂人还不是一般伴随着说教的骂,他骂人就是骂人,客观现实的点出你身上所有的缺点一顿批评,再点出这缺点存在多年屡教不改,关键还有学术上的小习惯也被扯住不放,余工不许任何人在学术上有自己的偏爱和偏见,他要绝对的公正客观,他欢迎一切能指出他研究报告里有错误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只要你能说服他,他立刻管你叫老师。
但是,你若没有高过他的本领,那对不住,上班时间必须片刻不停的工作学习。
郭华到了基地恰巧余工跟人在绞轮盘,见着一个人影进来,余工看都没看,“赶紧过来帮忙!”
一膀子力气的郭华二话不说,凑上去帮着转动巨大的轮盘,眼看着儿臂粗的铁索被一圈一圈的拉上来,油黑锃亮的样品油跟着出来。
“去拉舵!”心里想着这小伙子是哪个?力气不错,下回还能使唤。
郭华凑过去拉住巨大铁砣卡住轮盘,余工几人的注意力立刻被样品油吸引。
随着油蜡氯仿沥青十六烷等成分数据一个个的出来,郭华也被使唤的团团转,就这,还得加班。
余工对采样不十分满意,又钦点几人外加郭华跟着一起下井,忙碌到后半夜,各个饥肠辘辘,在井下跟着矿工一起吃了顿没有油水的炖白菜倭瓜汤和窝窝头,郭华觉得越吃越饿。
下半夜几人在办公室椅子上囫囵眯一觉,谁醒了谁接着分析样品。
忙碌了三天,余工将报告写出来,又开始与人讨论可行性蒸馏生油方案,郭华少说多听,随身带着珍贵的自来水笔和草稿纸装订成的笔记本,遇到记不住的赶紧写下来,惹得余工在整个讨论过程中看了她好几眼。
最后商讨出方案,余工随手指指郭华,“那谁,你把方案图纸画出来。”
郭华认命的问旁边人讨了一支铅笔头,在工程图纸上开始一笔一划的制作蒸馏图纸。
她帮郭珍珍画地质岩层图多年,素描一把好手,都不用直尺,大致比例心中有数笔下有神,几分钟就画出框架来。
余工一看,孺子可教,“画详细点,温度变化成分反应也写上去。”丢下一句话,就去忙别的了。
郭华在基地,井下,办公室,一待就是七天,熬的眼眶都凹进去了,啃窝窝头啃的牙缝里都是苞谷茬子的味道,这才交出余工满意的图纸。
“你叫什么来着?”余工不好意思说自己不记得工程师的名字,假日鬼地佯装忘记了,随意的问道。
郭华挠挠快馊了的脑袋,余工顺着这小矮子的手看到头顶,这才发现,这他娘的居然是个姑娘家,头顶上扎个发髻,像个解放前的老道士一样的。
这就是那个一棒膀子力气跟他一起绞轮盘,拉舵,下井的工程师?他的基地什么时候来了个女人?
“那什么,我是克孜勒苏石油勘测队的,我们队长说上头调我来学习,我刚来交档案的时候,您就让人带我去矿区借住安顿。”郭华解释道。
仿佛是有这么回事儿,那档案也被他随手放在抽屉里,他有好几个抽屉,所有资料文件都按照重要程度被他分门别类放在抽屉里,按照轻重缓急来挨个处理,而那份档案,因为任务刚刚完成,还没来得及拿出来。
确认了郭华身份,余工这才稍稍放心,他还以为哪里混进来的苏修呢!
“那行,咱也不知道你会啥不会啥,反正天天跟着咱们一起干就行,逮着谁问谁都行。对了,你哪个学校毕业的?”
“我没上过学啊?”郭华不好意思地道。
“郭工,我们时间紧任务重,没工夫听你讲笑话,总要叫我们知道你什么专业的,会啥吧!”余工拿起郭华画的功底深厚的图纸说道。
第131章 时间的背后131
“嗐,原来你说这个啊!”郭华见他认真看着图纸上的数据,“我地质知识是跟着南海勘测队研究所的人学的,化学知识物理知识也是在那边学的,另外小时候跟着我阿爷,一个老秀才学了不少,《海洋志》,《宋史撵服图》,《墨经》,《天工开物》,《淮南子山训》,很多都有记载地质,石油,海洋,天文知识。”
“《淮南子山训》?”余工吃惊,“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出自鬼谷子,而所有鬼谷子的作品都早在东汉末年就因战火被焚毁失传了,你怎么会有?”
“我阿爷有啊!”郭华不以为意,“阿爷是晚清秀才,我们生活在一个荒岛上,基本不跟外面交流,他有很多很多书,小时候经常教我读书认字,带我上山下海,那些书,除了诗经曲艺我不喜欢,其他基本都读过。”
“那些书呢?”余工身体微微前倾,呼吸急促,几乎要站起来。
中华文明千万年,至今没有探到极限,还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技术文明失传,要是能挖掘到,那绝对是一座宝库。
“阿爷去了之后,绝大部分书都叫我阿爹放到阿爷的棺淳里了呀!”郭华想了想,家里仅剩下几本启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