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金笔帛书
时间:2022-02-11 08:44:22

  卞夫人听说,便笑道:“这也没外人,就免了这些虚礼。老三老四媳妇年轻,花哨的给了她们。这两支簪子精巧素雅又不张扬,戴上呀包管又庄重又大方,适合你们,看看你们各自喜欢哪个,拿去吧。”说罢将簪子往她们跟前一推。

  甄姬向来恭肃严整,如今就要规规矩矩的行礼。女王一看本来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怎么弄得气氛这么拘束,便笑着开口道:“夫人处处想着我们,妾等着实心内感激不尽。如今竟将珍宝赐予我们,若执意不肯受,岂不辜负了夫人一片心意?倒不如痛快谢了恩领赐。”边说着边低头行礼。

  卞夫人喜欢她言语轻快,笑着点头道:“正是这样。看各自喜欢哪个,你们俩分吧。”

  其实照说以卞夫人的身份,在府里可是说一不二的,她要拿定主意哪一件给谁,还有人敢有异议不成?诶,她偏不,非要她们两人自己挑。何故?因为她想着,这甄姬进府也十年了,又有了曹叡,如今在子桓屋里地位自不必言;而这郭姬呢,虽来的时日不长,但卞夫人看得出来,子桓看重她,最近听子桓在自己身边夸过她不止一次,从自己与她相处来看,也确实看着是个稳重聪明的人,又讨人喜欢。这两个女子,一般的知书达理,一般的温良退让,皆是拔尖的,遇上一个已是难得,我们这里竟然一下有俩。她们都在自己面前贤惠地不得了。如今,这两个所谓贤德人凑到一处,分两个有高下之分的簪子,她们会作何反应呢?卞夫人很期待她们的表现。

  为什么有的人看人很准,在大部分人对某个人还不防备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人是个什么品性做派?因为知微见著。聪明老到之人善于很敏锐地于细微处捕捉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凡遇上大事,谁都会小心行事,摆姿态,说漂亮话,这些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姿态是策略,有时候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心性品格,而在平日的小事上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态度,才反映了一个人的真实性情。有城府的人,会懂得从平时身边人的言谈举止上,判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若等到有事发生才明白,恐怕悔之晚矣!卞夫人就想通过这等小事,看看她二人究竟如何。

  其实以卞夫人对两人尤其是甄姬的了解,对她俩的反应还是有预期的。但是她真的想亲眼验证一下,平日里这么贤德退让的两个女子凑到一处,又是共侍一夫,真遇上点利益之争,会作何反应。你说她现在抱着什么目的观察她们俩?无它,好奇耳。说白了吧,就是闲的。

  于是卞夫人道:“你们俩分吧。”便留心察看她们的神色。

  郭氏便笑着望向甄姬道:“请甄姐姐先选吧。”

  甄姬忙道:“两个都是好的。我平日里照看孩子忙碌,也不大留心这些装饰,不拘哪个戴着都好。你选个喜欢的吧。”

  论次序,就该甄姬先选的,但是也要礼让一番。更何况,甄姬目下的心思不在这簪上,此时倒真是希望郭氏拿那支好的,似乎这样,就能说明郭氏没有她那么谦和识大体,能让她的心里好过一些。

  郭氏看甄姬如此说,觉得再推来推去没意思,打定了主意,便笑说:“如此说来,是姐姐谦让,竟让妹妹先选。那我就失礼先挑了。”卞夫人也笑着点点头。只见郭氏说着“我选这个。”便拿了相较普通的那一支,并把好的推到甄姬面前。

  甄姬忽然觉着脸上讪讪的,心里的感觉,倒不像是郭氏谦让给她,倒像是自己拿了好的那般过意不去。便开口道:“你拿这个吧,这个更漂亮些。我平日里不讲究那么多。”

  郭氏晃着手中的簪子道:“我喜欢这一个。”

  卞夫人便说:“你大她小,应当应分的,你就拿着罢。”

  甄姬这才作罢,收起了簪子,心里犹自不安,总觉得这一城自己算是输得难看,面上无光。

  甄姬回到屋里,看着簪子,回想起刚才那一幕,自己竟然希望郭氏犯错,不禁又有些羞愧难安,又开始自省:“莫非我真的内心不够善良贤德吗?”

  其实这不是头一回了,当公子的其他姬妾怀孕生产时,当因着郭氏一直不见孕息,公子在外面寻了好大夫来瞧时,甄姬听了,心里总会吊起来。特别是郭姬,从听说请了名医来给她瞧,甄姬心里就隐隐有些不安和焦躁。但她硬是让自己忽略这股不安,若无其事的安排人去抓药,采买的药材都是上等的,可谓尽心尽力。只是见郭氏求医问药大半年,肚子仍不见有动静,她的心才渐渐稍缓。但她不愿意面对她真实的心情。她尽了自己的本分,她问心无愧,她总是在内心默默地对自己这样说,不想去探究那些一时慌乱是为了什么。她是贤德之人。

  这次分簪,事发突然,她躲无可躲,事后便质疑起自己来。然而,当潜在的竞争对手就在身侧,任谁能做到克服本能,平静无波?甄姬想到郭氏,不由得又想到自己眼前的困境,禁不住思绪万千,回想这一路走来的林林总总,顿时把那要强的心一点一点都败了。正迷茫痛苦间,儿子下学回来了,吵着吃点心,吵醒了里屋睡着的女儿。沉闷的房间里顿时有了生气。“对呀,我还有孩子呢。为了孩子,我就算强咬着牙,也得打起精神来。”

 

 

33章 小欢喜(二)

  且说女王得了簪子,心下高兴,并不是为了这赏赐。她要接近相公的姬妾们,能与卞夫人接近是第一步。获得了卞夫人认可,她有事没事去上房便说的过去了。她觉得她这次提议跟去出征,是再正确不过的了。不禁有些得意。

  女王并不打算对卞夫人太过于殷切,至少不会越过甄姬去讨好卞夫人。如若两个人在卞夫人面前争起宠来,可就太难看了。再说她的目的是什么?摆平魏公的后宫。卞夫人那儿有甄姬出头孝敬着,足以令夫人对这一房印象不错了,并且自己也可省好多精力去应对其他诸人。她只要能讨得卞夫人喜欢,有资格每天上去请安就行了。从卞夫人处出来,就可顺便到各处转转聊聊,见面三分情嘛。于是从一开始,女王就很注意分寸,以甄姬为尊,辅助甄姬侍奉卞夫人,并不抓尖卖好。既显得她谦逊识礼,又省事。倒是当时在营帐内,曹丕心急,想要让母亲尽快认可女王,便一心在母亲面前夸赞她,被女王劝住:“且莫心急,容我慢慢与诸位夫人相处。你一心夸我,岂不令甄姐姐受冷落?再说也太刻意了些,再让诸位夫人以为我借着公子争宠。”

  由于出征带去的女眷有限,又都在后方营地挨得近,因此时常凑在一处聊天做针线打发时间。大家都是老面孔了,身世背景都知道,没甚新鲜可聊。可巧有郭姬在,她来了才一年,平日里又与众位夫人不得接触,新人嘛,大家总会好奇。于是兴趣都集中在她身上,由卞夫人起头,细细地问起她的身世来历来。

  提起身世,女王不免想到去世的亲人,不愿过多提及。因卞夫人问起家中人口等等,少不得答的,便大略一说:“妾家乡在平安广宗,家里兄弟姊妹五个,年幼时父亲还做过南郡太守,日子颇过得。只是不幸,父亲早逝,又遇上战乱,只剩下我跟阿姊两人。”

  众人叹息,就问她几个女孩儿几个男孩儿排行老几等语。女王简略答了,又说,“幸而还有叔叔一家,家乡活不下去,就跟着叔叔逃难去了。”便转了话题,专说流亡路上的惨状和一路的见闻。她心里明白,靠什么与这一众姬妾熟络起来?靠温良恭俭让吗?本本分分坐在那里,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她。靠孝顺博得卞夫人喜欢?夫人身边有的是丫鬟,伺候根本不用她动手,再说儿媳们哪个不在夫人面前表现得恭顺有礼?根本凸显不出来她。如今大家凑在一处聊天,对她的经历有兴趣,她马上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讲些什么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大家就会对她熟悉起来。家里的事太伤心,她是不肯拿来以娱众人的,就说起一路上颠沛流离的时光,把见过的事情拿来谈讲,那些善的、恶的、挣扎的、贪婪的,那些在安逸时光里也许一辈子都见不到的人性。女王读过书,人又聪明,口才不错,讲起来很是生动,一下子就把众人吸引住了。

  卞夫人早年间卖艺,是过过苦日子的,懂得民间疾苦,可所幸没因战乱而流离失所过,遇上个比自己还惨的,真是又同情、又好奇。女王也是这些回忆憋在心里久了,遇上听众不吐不快。一屋子女人听得津津有味,叹息连连,这几日一得闲便凑在一处听女王讲她的经历,连甄姬也听住了。

  路上见闻聊得差不多了,她们又问你是怎么进的铜鞮侯呀,又是怎么去学的琵琶。女王知道,这一屋子做妾的,连同卞夫人在内,有几个是出身高贵的?要么是歌舞乐姬出身,要么仆妇下人之女,平日里互相攀比,都要端着,特别是卞夫人,作为掌家夫人,越发要庄重,摆出气派来,要不怎么服人呢?因此上不太提及做舞姬的事情,别人更是避讳着。女王是个豁达之人,对没入铜鞮侯家一事,她只当是人生际遇的坎坷、老天给她的试炼,并不为耻,今见问,也不隐瞒;更何况在座的皆是长辈,自己放低姿态,讲一讲这些无妨,况别人也是有分寸的,太尴尬的问题不会问,免得郭氏难堪。郭氏便把这些年的经历,练舞怎么苦,央人找曲子找书得赔多少笑脸,平日里管家婆子又怎么管人,以及家下人等镇日里又有什么什么事情,等等等等,讲得热闹,直说到卞夫人一干人等心坎里去了,皆很有共鸣。于是都放松了心防,把自己心里的感触,借势说了出来,七嘴八舌,聊得痛快。临了还私下里议论纷纷:“可怜啊。也算是大户人家娇生惯养的女孩儿,有什么用?一场战乱下来,还不是跟我们那时候一般,受人使唤?”“是呀,幸得进了咱家门,还得个安稳。”登时对郭氏充满了同情,觉得距离又拉近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