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比较边缘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不出现。但是,路菲看到,它可以来!这就够了。
幸运的是,整件事还有缓儿,因为“榜”和“料”分成两期公布。榜已经上了撤不下来。料处于隐秘状态。路菲来得及了解一下再做决策。
但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她没有办法提前做任何准备,只能带上一个“初级诱饵”以备不时之需。
小男生对Rosemagazine,付出了相当的热情,这一点,从他给自己取的笔名“Gun”就能看出来。
“玫瑰与枪,厉害呀……看来在这里风生水起,应该是非常有潜质的新人吧!”
“哪有啊,菲姐……你也知道的,没有经济实力,没有资深人士推荐,当地的服装设计圈很难进的……最起码在这里,既能接触到设计,也能多认识一些人,将来看机会再说吧……”
“新年过后,想不想去纽约时装周见见世面?”
“真的吗?呃,不过还是算了……我们杂志在这个圈子,本来就挺边缘的。有这种机会,谁都想去。我刚来不久,还没扎下根,太争了,未免显眼。还是,等一个水到渠成的机会吧……”
路菲应该想到的,自尊心极强的人,往往心思很深。越是唾手可得的东西,越是会引起他的警惕。
索性不兜圈子了,打开天窗说亮话。
“Gun,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来找你吧?”
“菲姐,你不用太往心里去的,我们那个榜,不过是一个玩笑。业内人都不当真的。你们自己何必当真呢?太认真了,反而成了真事儿……”
“是这样的,Gun,积累一项事业,需要一生的努力,但是一次败绩,足以让人产生许多的负面联想。”
“可是,已经公布了……”
“生米煮成熟饭的,我们不说了。只是有点好奇,你打算曝的是什么料呢?”
“说到这个,更不会牵连到你。你不觉得,那个杰森很奇怪吗?反过来想,让一个助理产生巨大的野心,想必老板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吧?”
路菲登时就笑弯了,还碰翻杯子里的咖啡,比那天课堂上大家看见自己的名字,被活生生地嵌入一个funnystory,笑得还要狂风肆虐。
她的神志,甚至短暂出窍,幻觉这个大笑着的人并不是自己。说实话,她也被自己吓到了!
记得第一次作为素人主持大型论坛,夏平就极其颠覆地请来电影学院表演系老师辅导过她。
那时候觉得,不过是声台形表的基础培训。现在看来,这种东西是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眼下这个自己,不正是戏精附体吗?
路菲笑了好一阵,引得众人纷纷侧目,她稍微顺了顺气,调整好情绪,用坚定的眼神望向Gun:“你觉得杰森有问题,那么觉得我有问题吗?”
I am Rose. You are Lily
调查“Rosemagazine”的背景时,路菲了解到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家杂志的创始人是一位女性,创办之初恰好遇见爱情,“玫瑰“堪称最佳象征,便以此命名以纪念。
不幸刚过半年,空难夺走了她的另一半。飞机是在西太平洋上空忽然消失的,最后遍寻无果而终。
后来路菲回国很多年了,才得知残骸找到的消息。彼时创始人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为了Rose。人们便再也记不住她以前叫什么了。
她坚信,上帝执意带走一具有温度的形体,是为了把他的灵魂,永远和自己系在一起。
这里待上一段时间的都知道,Rose除了时尚,最热衷的是花语和占星。为此杂志开辟了专门栏目。
其中,有一个栏目,多年盛行不衰,在当时的时尚圈娱乐圈风靡一时。许多高端女星都有追捧,带来了不错的广告收入,栏目的名称叫“LilySaid”。
因此,不少敏感的人猜测,那次空难在Rose心里埋下了巨大的阴影,在某些事情的立场上,也发生了180度的转向。
路菲又借着私人关系,从史密斯那里要来了Rosemagazine行销部负责人的电话。查看了历年“LilySaid”的广告客户名单。果然没有TracyWang。
照外界的猜测,TracyWang应该是最有可能追捧这个专栏的艺术界人士。偏偏没有她,其实印证了路菲的猜测。接下来只要放点血就能息事宁人。
被路菲魔性笑声吓到了的Gun,最后还是感觉不虚此行的。他拿到了进杂志社以来的第一单栏目合作方案,广告金额在历年此类合作的均价以上。
不会讨价还价,也不必讨价还价,直接给到了无法拒绝的心理价位。为了广告客户的利益,接下来的报道口径,就是甲方说了算了。
从咖啡店出来以后,两个人站在门口,又简单的说了几句话,临行前Gun偷偷瞄了路菲一眼,不可置信地说:“菲姐,说实话,我挺意外的……”
“有什么意外的?你在这里实习这么长时间了,对于这种事,还没习惯吗?”
“一直以为,你跟我一样,都是学生,不过是在TracyWang那里实习。差不多就为了要一份好看的实习报告,怎会如此卖力?现在我懂了……”
路菲心想,你懂个大头鬼!
但是她,缓缓取出一支烟点燃,优雅知性地吞吐,目光迷茫辽远。
TracyWang的脾气,可不像路菲那样沉得住气。艺术家的性格本就略带神经质,十几年在美国生活,多少有点沾染了西方人的多血质。得知杰森闯的祸,第一时间就想解雇了他完事儿。
路菲轻描淡写说了一句:“想想叔叔的感受吧……”
TracyWang便拉着她的手,目光深情地凝视她的眼睛,用特有的低沉沙哑的嗓音说:“别人只是揣测我,并没有把我和某个具体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样把自己抛出来,你不怕绝了后路吗?”
路菲其实想说,这正是她求之不得的结果。
最后,却什么也没说……
路菲的自作主张,长线来看终究是利大于弊。
如果说有那么一点点弊端的话,那么就是Rose女士本人因这单广告合同产生了主动求见的意愿。
路菲先是心惊了一下,感觉自己挑动某根敏感的神经,有可能会给TracyWang引来一段无妄的纠葛。
继而很快稳定下来,她相信凭借TracyWang的智慧和阅历,自有办法拒绝或接受一段感情。
两个同样有故事的女人,交手一定会非常的精彩,完全在别人的想象之外,当然也和他们无关。
作为TracyWang的对外窗口,路菲不得不在她们见面之前,与Rose女士做一次电话沟通。
路菲例行公事地询问,她是否希望安排一次关于TracyWang的专访?对方却调侃,她们的见面,本身就是新闻,应该会有记者想要采访吧……开玩笑的。
最打动路菲的,其实是最后这一句:“IamRose.WhoisLily?”
既是争论,也是默许
“RoseandLily”的传闻,坊间一直暧昧不清。她俩也懒得解释。路菲在想,大概是各取所需吧。
她们从这段感情,或者说,外界以为的感情中,分别得到了各自想要的东西。
无论抱定独身,还是不再孤独。
所谓传闻,既代表着一种争论,也代表一种默许。不澄清,不解释,便可以不停地发酵。
那么她自己呢?原本只想平息事端,稳稳地留在工作室,并没想从中获利,最后却成了最大的受益方。
TracyWang的行程,本就忙得自顾不暇,多余出来的事情,更是能甩出去最好。既然路菲是合作的倡议者,自然知道宣传的方向在哪里。
她先是在“LilySaid”专栏,撰写了一整版的问答式专访,从提问到回答,全程都由她一个人操刀。
这类专访的好处相当明显。比起记者视角的描述,弱化了很多主观性。至少读者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问答双方,事前有着良好沟通,阐述问题的效率非常高。更何况像这种“Q&A”一体化设计。
别人想问而不敢问,或者直接问了显得过于尖锐的问题,可以转由委婉的表达,间接地获取答案。
TracyWang出差前,机场简短的碰头会上,她们将整版专访定位在:“不见面的记者发布会!”
对于被采访者的感性理解,也必须有专门的板块呈现,兼顾读者的八卦需求。这个部分浓缩出来,被路菲弄成一篇侧记“TracyImpression”。
两千字侧写,比六千多字专访,耗时超出了三倍。如此精力悬殊,外界不可想象。专业人士认为却是必须,因为所有导向都将集中在这里体现。
路菲斗胆向TracyWang索要当年给剧组设计道具的草图,原以为此处难免涉及到某些“陈旧性伤疤”而被一口拒绝,没想到她答应的极其痛快。
工作开展比预想中顺利。
结合她最早出道时的清奇构思,以及现在的高定系列风格,能够清晰地看到,她从国内辗转到美国之后,设计理念的更迭和提升。
其高明之处在于,当国内设计师依然沉醉于繁复的结构,唯恐不能将更多元素加入到设计中来的时候。她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学会了做减法。
最近一次发布会上,路菲亲眼目睹了,一块“麻布”从头裹到脚的样子,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但是接触草图和成衣多了,就能看明白,每一处褶皱的心思,每一寸长度的用意。
交给媒体专栏之前,TracyWang亲自审稿,第一次发出不常有的惊叹:“我找到了最懂我的人!”
与媒体的合作项目,前期拿标往往没有太大困难。凭借人脉,找准时机,依托第三方平台,或者就是单纯地砸钱,都不会构成关键性的障碍。
可是后期操作的粗浅,形式上流于表面,常常让一个项目,止于一次性合作,浪费了前面的资源。
这一点,路菲在国内做公关的时候,已经不止一次地遇到。后来她研究,真心想要合作的平台,其实没有那么多。输出质量的问题造成合作中断,是一笔巨大且无谓的损失。
砸了好大一笔钱,搞成的意向合作。延续性比较好的,往往能在之前价格的八折左右继续持有。打一枪,换一个地儿,始终处于成本的高位运行。
她到郑州公司之后,很大一部分业绩就来自于,把前任丢下的半吊子项目,做成了可持续性项目。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寻找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永远高于维护一个老客户。
这篇在当年名噪一时,拿下“新闻新翠奖”的侧写,据分析人士解读,胜在提出了非主流这个概念。
她抓住了一点,人们普遍认为“RoseandLily”正在亲身示范一段非主流的情感模式。因而所有的讨论乃至非议,都在这个漩涡里打转。
与其把这个漩涡夷平,不如顺势而为,让它成为一个承载舆论的漩涡,所有与之相关的非主流案例,都可以往里面装,产生效应,形成风尚。
果然,侧记一出,概念横流。主动找到路菲,在杂志上开设专栏的,正是Rose女士本人。
职业敏感性令她不允许自己,错过任何一个爆点的创意,当然也不能错过一个有潜质的专栏作者。
随时变现的人
第二个找路菲合作的是薛其。媒体这个行业果然没有迟钝的人。他推荐的平台是国内最权威的,版面是最抢手的,费用是最优厚的,连同“非非教主”这个笔名一同抛来,足见其合作的诚意。
然而,路菲一口回绝了。这当中有私人感情的因素,也有邮件背后的指点迷津。
从私人的角度出发,她对于薛其见过孩子之后的某些“动作”很有看法。
人的欲望都是一点一点被勾起来的。起初,他只是拍了孩子的照片,拿回去向老妈交差。没成想“奶奶”这个身份,顿时让老人起了夺孙的欲念。
最近一次时装周,老太太居然和儿子一道飞来纽约,强行约路茜出来见面,谈大孙子的归属问题。
虽是小城市的家庭妇女,这些年随儿子也跑了一些城市和国家,好歹见过世面,拾掇拾掇坐在那儿,气势还蛮唬人的。刚见面就开始讲条件。
眼看路茜不到35岁,继续生育不是问题,她直接了当地抛出了预备好的观点。并且夸下海口,无论想生多少,孩子的花销,他儿子全包。
纵使路茜有备而来,也不好将史密斯的生理缺陷摆在明面。情急之下扯了弥天大谎。说自己生孩子大出血,当时就摘除子宫,这辈子不能再生了。
老太太愣了半晌,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她也不傻,知道自己大孙子的亲妈,跟国内那位天仙一般的儿媳妇没法比,总算没提出更过分的想法。
路茜心里憋着一口气,转头全都发到了薛其身上。她知道自己做事不冷静,生怕站着理反而弄成没道理,所以应付这一大圈,始终拉着路菲作陪。
薛其并不知情啊。借着时装周的机会,向路菲递来橄榄枝。以为条件如此优厚,对方没有拒绝的道理。谁成想,凡事迂回婉转的路菲,这次竟然一反常态,拒绝得干脆利落。
“实在抱歉,我和Rosemagazine签了独家协议。再与其他媒体合作,都是要吃官司的。”言辞滴水不漏。
薛其也不晓得此话真伪,鉴于人家法制观念比较成熟,而且确实有个先来后到,只得按下不提。
他最担心的无非是,“稀缺资源”被其他媒体集团捷足先登,既然拒绝的理由是不能再和任何一家媒体合作,这个担心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实际上,他担心的问题依然存在。
路菲虽然不知道,邮件的那一端是什么人在操控,但是显然沟通起来,她已经把对方作为一个知己。
因为对方真的很了解,她走出去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个岔路,关键时刻的只言片语,总能让她在举棋不定时,迅速地厘清思路明确方向。
只积累口碑,不着急变现,是他们共同约定的目标。其中有这样一句:“越早变现,越早贬值。耐得住性子,捂盘到最后,才是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