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老是你——胖咪子
时间:2022-03-22 06:55:59

  太后立刻来了兴致,“哦?说来听听。”
  想也知道要灌一耳朵高门大户间的鸡毛蒜皮,皇帝强打精神听了个开头,心里头盘算着什么时辰告辞,忽而听见贝太妃说:“是荣康公府的二爷,今儿闹得可热闹。”
  皇帝刚撩起袍子预备起身,半道上截住,顺势改成掸了一掸的动作,行云流水从膳桌上端起金碗,大有一副要陪坐到天荒地老的架势。
  贝太妃帕子掩住嘴,眼珠子蹦出兴奋的光,添油加醋将白日发生的事讲了一遭,最后囫囵一结尾,“……后来想是讲通了道理,那家人再从荣康公府出来时,绝口不认先前说过的话了,只说是误会一场。”
  太后听得惊奇,但并未往下接茬,只叹道:“哦?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皇帝面色淡淡。深知道理有什么可讲的,不过是破财消灾罢了。
  他和太后一样,没打算插手。簪缨世家虽看着门庭煊煌,按民间的说法,哪家大厨上没有几只耗子,大户里头也总会出那么一两个不成器的子孙。这些个不入流的勾当,别说都没报官,即便是报到了顺天府上,薄物细故的,皇帝政务巨万,也分不出闲心管。
  贝太妃见没人搭腔捧场,失落黯了一瞬,想到了什么似的,突然眼里复亮起来,“您看我,上岁数了记性不好,最要紧的一宗反倒忘记了。今儿泾国公府上二小姐正上荣康公府去,大门口正闹得恶形恶状的,叫二姑娘撞了个正着。”
  说到夏家,太后眼底那种听乐子的消遣颜色即褪了,眉间蹙起来,嘴上依旧宽和,“姑娘吓坏了罢?可怜见儿的。”
  贝太妃笑呵呵地说不,“姑娘往那儿一戳,跟戏里的定海神针似的,先稳住了荣康公府上老太君,再稳住了荣康公夫人,不慌不忙的,颇有成算的模样。”
  太后淡淡“哦”了一声,“小小年纪,倒是个稳妥的性子。”
  谁听不出来呢?太后这是不高兴了。他荣康公府烂就烂罢,夏家到底是要出皇后的人家,不该裹一道平白沾惹上是是非非。
  “嗐,谁说不是哪!”贝太妃惯是个爱挑事儿瞧热闹的,兀自图完了乐,见目的达到,也就不再说了,转头专注去瞧台子上的吴歈曲了。
  皇帝神情逐渐凝重起来。
  倒不是为了贝太妃挑唆太后,皇帝不爱管这些。前世他的嫔妃们也爱在他面前你来我往绵里藏针打机锋,在侍寝的时候或是我见犹怜或是拐弯抹角,无非是盼着他能为谁当众撑一回腰,日后那人便在后宫腰板儿硬得横着走,但他从未理会过。
  更有甚者,当初皇后协理后宫,有嫔妃仗着母家强势,暗里向他埋怨皇后处置不公的。皇帝是从未给过好脸色,该禁足禁足,该贬斥贬斥。
  皇帝心思重起来,是在思量戴思安的事。这家不认不要紧,戴思安祸害的姑娘不止一家,这家不行,那家总有抱屈不愿求全的,想从前是畏惧强权不敢揭发,只要背后有人撑腰,一家一家找过去,不愁找不着人告发,只要招呼到顺天府,此等恶贯满盈的恶人,必定要按例狠狠处置。
  皇帝不动声色,朝陈和祥使个眼色。
  陈和祥接了上意,默不作声退出去差办了。
  门上的竹帘子打起来又放下,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皇帝忽然觉得,实在是不能再放任皇后的亲事了。戴思安所犯之罪,按户律当绞,若皇后还背着和戴思安的婚姻之约,于闺阁姑娘必然名声有损。
  谁能想到皇后竟是那般死心眼儿,轴起来劲儿劲儿的可真叫人没辙。前世嫁了他,他待她实话说并不温存,可她也说挡箭就挡箭,毫不含糊。这辈子夏文康给她议了亲,她就对戴思安的种种龌龊行径视而不见,还为戴思安开口顶撞他派去的人,一张口就给他撅个大窟窿。
  即便不说戴思安,皇后的未来也悬之又悬。能择中戴思安为婿,想来夏文康若不是眼神儿不大好,便是压根没为皇后的前程做打算。就算戴思安这一程过了,以后还要靠夏文康给皇后挑夫家,没准儿一挑一个窝囊一挑一个败类。
  横竖夏文康是没指望了,皇帝原想着大学士府出身的潘氏能眼界开阔些,眼下看来也跟夏文康一丘之貉。说到底,皇后的终身幸福,还得是靠他。
  而今的为难之处,如何将皇后从这门人尽皆知的亲事里摘出去,且得费思量。
  皇帝缓缓出了一口气,没想到政事上呕心沥血,私下里还得为皇后操碎了心。
  这厢皇帝陷入沉思,被太后和贝太妃又起的话头拉了回来,“荣康公府的二爷,是戴家后来的那个孩子?”
  贝太妃道是。
  太后的面色缓和了些,转头对皇帝说:“你别看荣康公戴平在朝上成日站干岸风吹两头倒,芯儿里倒是个孝子。”
  皇帝对此深以为然,能支撑起一家门庭的家主,好歹是得有那么一两条可取之处。只是不知道太后这乍么实一句是什么出处,便问道:“母亲何以见得?”
  这话说来可就长了,太后和贝太妃你一言我一句,拼凑出了一个孝子的全故事。
  “荣康公先头那位夫人,是府上老太君的娘家侄女,都说姑做婆,亲上亲,戴家也不例外,听说婆媳好得跟什么似的。只可惜元夫人是个福气薄的,生世子的时候难产去了。老太君心痛得大病一场,打那以后身子就不大好了。”
  皇帝略颔首,“戴平屡次进宫求御医看诊,原来是这个缘故。”
  太后叹着气点头,“老太君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到底是苦。”
  贝太妃接着道:“娘家侄女儿去得早,还好还留下个孙儿作伴,世子打出生就被老太君当宝贝似的养在身边,可世子到底出生时伤了根本,没活到六岁就跟着他娘走了。”
  “世子大病,老太君紧跟着也是大病一场,眼瞧着就快不行了,醒一时糊涂一时的。那种险恶境况下,戴平哪儿敢跟老太君提世子没了,便推说是碰上了一位仙风道骨的云游道长,算得府上风水克世子八字,再掐指一算,世子只有养在西山才能成人。”
  “这一蒙事儿,就蒙到了今日,老太君至今还以为世子在西山别苑疗养着哪。”
  太后敛下眼,颇有些推己及人的哀叹,“我到这会子还记得戴平进宫求咱们替他在老太君面前遮掩,跪地磕头磕得哐哐响,那叫一个伤怀。”
  皇帝没有太后的善性儿,只温声劝慰道:“母亲仔细身子。”
  过了好一会儿,太后的感叹过去了。贝太妃又说:“府上二爷到现在还叫着二公子,这世子之位,怕是要等日后老太君仙去了。”
  话刚一出口,便意识到说得不妥,倒像是巴巴咒着人死一样,心下懊恼着不说话了。
  皇帝这趟作陪一直陪到太后尽了兴,从仁寿宫出来,肩舆尚在夹道里,便传了戴平并夏文康。
  *
  夏公爷匆匆赶进宫,不知万岁爷为何突然传召,本就因这几日受的冷落心里打旋儿,打庑房出来,正和受完召见的荣康公错身而过。
  戴老公爷满面身处梦中的茫然,两撇花白的八字胡一颤一颤的,走得飘忽,跨门槛时恨不得摔一大马趴。
 
 
第10章 
  ◎故事◎
  夏公爷进了南斋。
  万岁爷笔挺坐在桌案后面,听着有人进来也未曾抬头,手里批过的折子放到一边,再拿起新的一本。
  宫里办事向来讲究含蓄体面,圣心不悦,用不着开口呲哒,只要有意晾着就够了。
  那就站着罢,不叫来,也不让走,好在没往大劲儿里折腾,尚许站在屋里。这大暑天的,太阳落山了也照旧热得能秃噜一层皮,要是万岁爷不开恩旨,就让在外头晾着,迟早得晒成老咸菜帮子。
  夏公爷跟人灯似的戳在一旁,心里直泛突,暗里向陈和祥投了个问询眼神去。
  陈和祥是油里荡过一遭的老人精,油滑得叫你抓不住手。此时虾着腰专心致志伺候笔墨茶水,瞧那埋头埋到天长地久的架势,就不怕脖子折了再也抬不起来。
  夏公爷搓火,心里头变着方儿暗骂这阉厮。可搓火也没辙,骂也没辙,只能继续窝在墙边如履薄冰地当脚戳子,寻着机会就掀起眼皮瞅一眼万岁爷,妄图从那波澜不惊的面色里琢磨出一点意思来。
  想先帝爷继位前曾做过威风凛凛的三边总督,龙行虎步的将帅,膝下麒麟儿自然是肖父,清俊儒雅里也带着金戈铁马的英姿。
  只是这大马金刀的架势若是正对着自己,那可就不好受了,心里提着吊着想摸一摸后脖颈,生怕什么时候喀嚓一裂脑袋就搬了家。
  屋里静得可怕,夏公爷提心吊胆地候在一旁,等得案上折子整整换了一茬,万岁爷好像终于看见墙边还杵着一个满额头冷汗的大老爷们儿,于是慢慢抬起眼,“夏卿来了?”
  夏公爷已经快想到抄家砍头那一程了,猛然被叫回魂儿,赶紧擦袖子请安。
  皇帝口吻里有几分浅淡意外,“夏卿有本要奏?”
  夏公爷一怔,很快托手拜下去,“臣泾国公夏文康,有本奏。”
  万岁爷说他有本奏,那他必然得有本奏,还好他不是个吃闲饭的官场混子,临时找起来不费劲,说北方战事胶着,虽时值盛夏,北方入冬早,将士御寒的装备不得不提前打算起来了,至少几万领寒袄,押运的将领要审慎挑选,车马也得备起来……
  说起正事,皇帝自然万般留心郑重。待拟完草诏,认认真真谈完军备,皇帝似乎才迟迟想起来赐座这件事,大手一挥赐了座,开启家常式的闲谈问候,“朕前日上仁寿宫,听贝太妃说起,府上近来有喜事迎门?”
  夏公爷先是听得不明不白,转念一想,万岁爷怕是要谈皇后之事了!不免心下大喜,一时走嘴答得过于揪细,“是正在为臣那不成器的小女议亲。”
  皇帝淡淡笑起来,“朕听闻夏二姑娘蕙质兰心,夏卿不必替夏二姑娘妄自菲薄。”
  夏公爷自然而然将万岁爷的话理解成了客套,没细琢磨“他替闺女妄自菲薄”的句式究竟有多奇怪,一揖下去,“臣惶恐。”
  皇帝没再追究,调了话头回去,“不知夫人看中的是哪家儿郎?”
  这下夏公爷犹疑了,荣康公府的亲事是万万不能提了,可是贝太妃爱向太后当嘴碎耳报神的习惯早已驰名宫禁内外,保不齐万岁爷早就听说了,那他再否认是不是算欺君……
  皇帝将夏公爷精彩纷呈的眼色尽收眼底,语气极温和地徐徐开口,“你我君臣多年,不瞒夏卿,这皇后之位,太后先前十分属意府上二姑娘。”
  他淡然地看着夏公爷如被雷劈的震撼神情,依旧带着深远距离的淡笑,“夏卿可知,府上这一议亲,置朕于何地?”
  夏公爷扑通一声就跪趴下了。
  天爷!先头被晾成菜干儿算什么,一顶五指山般的大帽子扣下来,这回才是真正的浑身冷汗。
  千丝万缕的头绪全叉在一块儿,宫里想属意谁就属意谁,但您老人家不说,谁知道啊,这怨得了谁呢?
  再复一想,这位爷可是当今万岁啊,全天下都是他的,何况一个小小闺阁女子。
  夏公爷心思转得飞快,让夏和易退亲再进宫是万万不可了,宫里许是担忧惹来非议,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夺臣妻的名头传出去,必定不美。
  越想越没出路,竟然陷在骑虎难下的无解局面里,事到如今先是怨起了潘氏,要不是她妇人之见,何至于此!又悔当初不该听易姐儿的教唆,由着她小孩儿心性催着议亲。
  夏公爷趴地上哆嗦着,暮色昏昏沉沉的,皇帝往窗外望了眼,重新捻起朱笔,“天色晚了,夏卿回罢。”
  夏公爷几乎踩着铡刀从南斋里出来,七上八下没个清醒,想了一圈,还是得去求一趟陈和祥。
  爷们儿心里自然是看不起太监的,但真遇上事儿了,任你品级再高有什么用,在人家面前还不是得端足了客气。
  夏公爷恭恭敬敬地抱着拳,“……我实在惶恐,如何能有个出路,还望厂公明示。”
  陈和祥一改之前诸事不沾的样儿,笑得殷勤极了,“依老奴愚见,荣康公世子仪表双全、尚未婚配,配府上二姑娘,正是郎才女貌一对璧人。”
  夏公爷又是吓得差点一趔趄。
  旁人或许不知道,他可知道得清清楚楚,荣康公世子分明早就两眼一闭蹬腿儿了!
  就因为没先紧着宫里挑拣,就要让他闺女殉葬?
  寒噤打到一半,又觉得不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殉葬,也断没有人都死了好几年,再掘开墓押活人下去陪葬的道理。他能答应,荣康公祖坟里的老祖宗也断不能答应啊。
  夏公爷左思右想。陈和祥自万岁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在身边伺候了,千年人参成精,老油儿,别的太监自称“咱家”称得抑扬顿挫,像他这般得脸的还是谦称“老奴”,可见为人之谨慎,不是得了上意,绝不会信口胡诌给自个儿惹事,所以还是得听他的。
  陈和祥挥一挥佛尘展臂,“老奴送公爷出宫。”
  天边墨色覆上来,幽幽夹道半暗半明,陈和祥在前头挑着一盏提灯,“公爷若是不嫌弃,奴为公爷说一个故事,聊以打发闲趣。”
  正经的该来了,夏公爷心下警醒,登时竖起耳朵,“愿闻其详。”
  禁宫长道,又暗又深,提灯的光映在宫墙上,照出唯一一点亮光。
  陈和祥压低了嗓音,娓娓道来,“是奴进宫前的事了。那时巷尾住了一对老夫妇,独一个闺女,自是宠爱至极。待小女及笄成人,生得貌美,自是一家养女百家求,老夫妇怜惜爱女,重重挑选,最终将女嫁予一家员外郎。起先倒是是举案齐眉恩爱一场,可惜好景不长,那员外郎来了急病,病来如山倒,不几日便没了气息。可怜那小女,与夫君郎情妾意,一时受不住打击,投井追随夫家去了。”
  夏公爷听得脸色发白。
  说来说去,还是要让他闺女殉葬!作践人。
  “那对老夫妇自然是悲痛欲绝,但佳人已逝,无可奈何。时隔几年,一位年轻姑娘雨夜上门求宿,竟与早年投井的小女出落得有七八分相似,一问,是个孤女,千里迢迢投奔姑母,谁知姑母一家早已搬走。”
  夏公爷慢慢缓过脸色,血色覆上脸颊,一双老眼里全是不可置信,“您的意思是……”
  陈和祥没回身,也没搭理他,自顾自说完,“后来此事叫知县大人知晓,便作主将那孤女过到老夫妇名下,从此那孤女替小女扇枕温被,在乡野间颇传为一段佳话。”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