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的人说国家想要治理好需要削弱民众,民众力量强大了就会破坏秩序,不服从治理,天下就会乱起来。有的人又说,国家是由亿万民众组成的,若国民弱小,那么国家还怎么能强大得起来。我有些疑惑,到底是强民好还是弱民好?
陈廷敬:商鞅的主张是弱民,但我认为时代不同了,国家要富强必须强民,君王要下放一定权力给民众,要保障民权。过度的集权会导致民众丧失建设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过度集权会让民众感到生命、财产、自由权没有保障,不会全身心投身建设强大国家的事业中来。过度集权会压抑人性、禁锢思想,那整个社会就会没有活力,犹如一潭死水。这样还怎么能把我们的国家发展强大?伟大的事业不是伟大的人物一个人就能干出来的,他只是因势利导的引导者,民众才是社会变革的主力。那千千万万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而使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民,努力拼搏奋斗改造着世界,从而创造了伟大的事业。所以我们要强民,要提升国民的能力素质、知识文化水平,要将民众锻造得更有力量,这样才能汇聚成建设我们国家的磅礴力量。
康熙:何为强民?
陈廷敬:我认为强民必须是法治、厚德、博学、笃行、创新之民。这里做个对比,一类民是浮躁、不思、无志、品行差、不自律、无识。二类民是善于学习思考、能定能静、有志、务实、品行优良、专注、自律、有识。上述两种民,你认为那种算是强民?
康熙:显然是第二种民算强民,强民是法治、厚德、博学、笃行、创新、奋斗之民。
陈廷敬:皇上圣明。那些浮躁、天天闹渣渣,成天喊口号,不务实、不踏实、不思考之民真的好?民:知荣辱美丑善恶,
务实踏实、自律、博学、专注、思考、行动力强、有进取心、自强不息,这些才是强民该有的品质。
康熙:有什么具手段可以使朕的子民变为强民?
陈廷敬:教育宣传是必要的,要将强民文化根植于国民脑海里。可以通过学校、家庭、媒介、书籍、影视、动画、社会活动等方式塑造思想。可以通过名、权、利、荣誉、地位以及耻辱、鄙视、劳累、贫穷、疼痛、甚至是自由、生命的代价来诱导民众价值的取向,最终塑造民众强民思想。要打破出身论,改变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的社会现象。要打通底层民众通过自身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通道。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才能,就能公平的获得上升的机会。进阶的机会为他敞开,只要他愿意改变。仿效秦商鞅军功爵制度建立学功爵制度,古时军功改变命运,现在学习改变命运。在物质、精神财富激励下,在社会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下,民众会努力学习提升能力,达到强民的目的。我们要实现在制度框架内干得好的、干出成绩的,可以得到丰厚的物质财富和崇高的社会地位,而干的不好的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甚至是自由、生命的代价。
康熙:对于社会建设,有人说要保证社会和谐,需实行高福利政策,你怎么看?
陈廷敬:一个是没有压力落后的和谐社会,一个是竞争力强、张弛有度的现世社会。您认为那个更好?
康熙:当然是第二种社会更好。有保有压、张弛有度最好,任何社会形态都不能为了和谐而失去竞争力。
陈廷敬:老臣认为,保障体系必须建立,但福利水平不能太高,只能保证基本需求,不能养懒人,不劳不得是原则,高福利一定会减弱竞争力。须知军事爱好者和职业军人差距是很大的。一个把军争当做爱好,态度是可有可无;一个把军争当成饭碗,不精益求精就得死去。竞争是必须的,适度的压力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康熙:即使君王在有雄心壮志、文韬武略,如果官吏和民众懒惰散漫、没有进取心、没有积极性,那么君王的志向就只是志向而已,实现不了。如何进一步激发官吏及民众主动、积极、创造性?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陈廷敬:皇上切中要害。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君王可以根据官吏和民众的喜好、厌恶来进行奖励、惩罚的制度设计,让其自己评判利害得失,从而激发其主动、积极、创造性。具体说就是要让国家的发展和每个人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发展成功必须惠及人民,要让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要转变国家的社会风气,不论出身富贵贫贱,功勋卓著者必须受到奖励,碌碌无为者要受到惩戒,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从而人心思齐,劲往一处使,国家建设必定日新月异。要通过改革让各个阶层的利益得到重新调整,社会内部积蓄的力量被有序地利用和疏导,这能极大鼓舞社会底层百姓的斗志,让他们能看到未来的希望。我们要通过法治,使整个社会保持积极向上的风气。要为天下民众树立一个与时俱进的目标。要让民众通过努力奋斗就可以得到他梦寐以求的东西。我们要废除世袭制,给庶民一个晋升受赏的机会。我们要让有德有才之人得到赏识重用,让德才兼之人有用武之地。要用制度选择人才,对于德才兼备者,要大胆提拔重用。有功者受赏,平庸者让位,有过者受罚,规则公平公正,能者上庸者下。这样就能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激发官吏和民众干事业的积极、主动、创造性。
康熙:有人向朕提议,也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生治理国家,可行吗?
陈廷敬:显然是不行的。儒家的德文化是可以调节人与人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但没有强制力。国家要治理好还得以法治为根本,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社会治理要疏堵结合,要惩恶扬善。
康熙:君王在重大决策上的正确或者失误,往往可以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所以君王面临重大决策必须慎重对待。君王如何才能保证决策正确?是应该多数人讨论还是少数精英决断?
陈廷敬:多数与少数谁更正确还真不能一概而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对。君王决策前可以和少数专业精英商讨,得出初步结论之后再听取多数人意见,集思广益完善方案,最终由君王自己拍板决断。决策和执行既要民主也要集中,这样才能避免错误决策、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第 14 章
康熙:张居正的变法为什么没能给前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决心不够?方法不对?
陈廷敬: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在于他的力量相对弱小,扭转不了运转了两百多年的制度惯性,他只能进行局部无关痛痒的改革。他敢于调整明政权的根本制度?他敢将当时王公贵胄巧取豪夺兼并的土地没收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他能转变当时统治阶层腐败堕落的思想观念、风俗文化?他敢于彻底更新腐朽的旧官僚体系,建立以他为首的支持改革的由新兴力量构成的新官僚体系?没有如辕使臂般的强大执行力量,再造明朝谈何容易,商鞅的结局历历在目。至于说方法不对、决心不够,那是肯定的。由于他的决心不够导致他的思路方法都不对,他没有争取更广泛的支持以积蓄更强大的力量,所以他的想法措施没能很好的贯彻执行。
康熙:□□物产丰饶,无需对外互通有无,加之沿海匪患时有发生,我们是否应该继续施行海禁政策?
陈廷敬:古往崛起的强国都是走向世界主动开放,借鉴优秀文明学习强者,在竞争中成长壮大。施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必定导致我国愚昧落后,自绝于世界。皇上,您要对未来一百年的天下有所思考,有所规划才行啊。我们一定要主动拥抱变化,引领世界潮流。
@谈对制度的认识
陈廷敬:个人情绪有着随意不稳定性,而法律制度具有稳定、刚性的特点。国家必须用稳定、刚性的法律制度来治理,而不能依靠随意、不稳定的个人来治理。好的法律制度能促进国家力量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壮大。我们的政权就是一架金字塔型的管理指挥机器,君主站在金字塔顶端掌握最高权柄,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
康熙:如何正确认识法治?
陈廷敬:法律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工具,为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产生的具体事务是法治的内容。
康熙:治理国家的制度有优有劣,什么样的制度是好的制度?
陈廷敬:臣认为,凡是能实现国家良性循环发展,能充分调动官员、民众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制度就是好制度。好的制度是民众有共识且有效的;好的制度是在大方向正确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好的制度必须正义、公平、公正。我们要通过好的国家治理制度促使整个国家运转更有效率,社会更有创新力。
康熙:我们要建设哪些新的制度?新的制度要遵循怎么样的规则?
陈廷敬:我们首先需要制定一个根本大法来做为我们制定子法的遵循。我要建立新的立法、行政、司法政治制度,新的有效的市场经济制度,新的科教文化制度,新的军事制度等。
新制度要切合实际,要顺应民心,要符合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比如杀了人要被判死刑和杀了人不但不判刑而且还能得到被杀人的财产,你觉得哪个会得到民众支持并执行呢?对于社会治理第二条显然是荒唐的的。自古土地就是民众生存的依靠,历代起义中的领导集团都会打着‘我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旗帜,无一不施行平均地权的政策,土地分了,底层民众生活就有了希望,这样获利民众就会支持他。所以新的政策制度一定要符合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才能获得支持并得到有效执行。
康熙:关于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陈廷敬:我们要认识到先进制度是逐步发育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很先进完善;好的政策执行不到位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政策执行初期基层反应没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同样的制度在不同资源禀赋的国家会产生差别巨大的效果。建设法制社会还需强大的执法力量,增加经费,扩充人员,提升执法人员专业能力素质,不然一切法律制度都只能是摆设。
第 15 章
@绕不开的话题谈吏治
康熙:吏治是历代君王治国理政始终绕不过去的话题,吏治的优劣对于国家发展关系重大,关于吏治你有什么看法?
陈廷敬:对于官员的选拔必须审慎,特别是那些关键岗位决不能任用心术不正、奸邪之徒,一定要选拔德才兼备、处事公平正义之人任职于关键岗位。要注重考查被选拔者的作风,能力,思想觉悟。要用制度选拔官吏,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则下,能者上庸者下,打破门第世袭、垄断特权,唯德才是举。根据感情亲疏用人是有损公平的,会导致人心离散。要注意考查官吏德、能、勤、纪、廉等方面。在官吏的选拔、培养、任职、待遇、晋升、惩罚等环节要做到公正严明。官吏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初步业绩后,我们要适当压担子试能力,逐级压担子,根据实际业绩逐级培养提拔。对于吏治我们要疏堵结合,要法治、德治、自治、人防、技防综合治理。
康熙:选拔优秀的官吏需要有一定的标准,优秀的官吏有哪些特点?
陈廷敬:能臣干吏一般都是忠诚、为民、务实、有识、廉洁、公正、担当有为、做事高效的。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将那些品行端正、政治正确、工作态度好、业务能力强、能充分理解并有效贯彻国家政策的人才选拔到官吏队伍中来。选拔官吏不看门第出生,谁有才能谁干,谁能为国家事业创造价值,谁就能获得官职和优厚待遇。我们要保障改革推动者的合法人身权益,给予他们能心无旁骛、全力推动社会改革事业发展的支持。
康熙:我发现一个问题,有些我中意的官员,为官清廉、干事方面认真负责,解决问题也十分到位。但是针对他的弹劾也会很多,认真核实后,反应的问题都是子虚乌有,有时我也会批评他们,让他们平时要注意团结同僚。我这样处理你认为妥当否?
陈廷敬:君王要清晰的认识到,那些真正为国家事业着想,能干事、负责任的官吏必然会激发诸多矛盾,得罪不少人。本质上他们都是在为君王您的事业在得罪人,这时君王要予以支持奖励而不是责备。真正认真干实事的官员尽职尽责换来的只是君王的责备不满,那么他们就会选择不负责任、谁也不得罪,皇上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糊弄君王了事,那是会坏大事的。那些圆滑、不负责、不干实事的官吏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态度,谁也不得罪,当然也不会干实事,不会作为,‘天下兴亡管我屁事’这就是他们的态度。还有一类官吏很可恶,就是别人在认真负责干实事,在解决问题时,他不但不配合,反而处心积虑利用矛盾算计干实事的官员,搞破坏。这类人心术不正,君王若不予以明察制止他们这类行为,那就会导致那些干实事、负责任的官吏心寒而不在有所作为,也选择明哲保身糊弄君王。一心一意为国家事业着想、干实事却受到责备打压,而不干事实、算计钻营之徒却平步青云、官运亨通。这就是无道作为、黑白颠倒了,君王一定要明察呀,这可关系重大。
康熙:新官制如何设计更合理?
陈廷敬:我们在官制设计上要综合考虑效率、制衡、监督、考评、奖励、问责等要素。公权力在保证能高效行政的同时需要得到制约,要赋予民众制约公权力的手段和权力,民权和公权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运行,互相促进、监督、制约。不能出现民权与公权一边对另一边的绝对权力,绝对权力的出现必然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官吏必须秉持天下为公的执政理念行使公权力。
康熙: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即使朝廷发布了好的政令,但下面办事的官吏认识不够、执行不到位,那么就产生不了好的效用,甚至会出现不利结果。
陈廷敬:要保证我们的各项改革目标得以实现,需建立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要确保朝廷的政令落地见实效,需要根据绩效考核规定对下面办事的官吏严格监督考核、督促落实,并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公文里有指导基层做好本地工作很好的做法,要督促各级官吏认真学习朝廷下发的公文,在全面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开展定期不定期工作巡查,要求他们高效行政,各项工作要限时办结。要求各级官吏要对工作任务高度重视,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实施,务求实效。对那些思想懈怠、组织纪律意识不强、能力不够的官吏要严厉告诫;对□□,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必须依规惩罚;对于以权谋私,贪腐横行,祸害民众等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在工作方式要稳、准、力,要在工作见实效上下功夫。朝廷政策的落地需要各级官吏去推动落实,我们要认识到如果官吏工作不负责,业务能力弱,对政策认识不到位,就谈不上政令的执行落实。我们的政权基层有大量没有朝廷编制的办事人员,他们在官职晋升上基本没有上升空间,且朝廷发放给他们的俸禄普遍较少,所以这些人缺乏干事业的积极性。基层执行政令的有些吏员他们对于政令实质认识不够,也懒得去理解,所以在政令的落实上不够彻底,使政令的效用大打折扣。如果不能理解政令实质,还谈何落实?这也是个问题。要防止官吏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需要规则公开、政务公开,为民众监督官吏提供有效渠道,这样能督促官吏端正做事态度、增强办事能力、提高行政效率、有效防止腐败。突然想到这里有个问题要讲述一下,就是虽然无论官职高低,法律上大家人格是平等的,在生活中上下级也是平等的。但在工作上,下级服从上级的工作纪律必须要遵守,工作中的上级指令下级需要严格遵照执行,不得指东往西,各行其是。如果下级老是无理违反上级指令,那么工作是无法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