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语录 知识是第一力量——川内圣
时间:2022-05-10 08:47:38

康熙:激发官吏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于国家发展事业很重要,我们要制定有用的举措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陈廷敬:建立竞争机制,表现优劣官员之间有了差异就能形成比学赶超的势头。不同地域的官吏在福利待遇水平上要有一定的差异。打破大锅饭,哪个地域的官吏干得好,经济发展更快,那么相应的这个地域同级别的官吏福利待遇应该更高,高出两倍、三倍、五倍都可以。没有特权,公平竞争,能者多得,谁的能力强谁就能获得更多物质、精神奖励。官吏体系爵位划分为20个等级,爵位不同社会地位、俸禄水平不同,根据其事功授予相应爵位。同时必须制定严密措施堵住那些靠不正当手段获得职级晋升的行为。这样,规则是公开的,要想显贵,就得去建功立业。能者上庸者下,全凭真本事吃饭。我们要打造一个: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历、性别、年龄);素质优良(业务能力、政治素质、组织纪律);作风扎实(为民、务实、忠诚、干净、担当)的国家治理集团。
 
 
第 16 章
 
 
@商鞅变法的借鉴意义
康熙:我读了大量的史书,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明君强臣主导的改革,我认为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最为值得借鉴,先生可否为朕详细讲解?
陈廷敬:商鞅的新法公开、公正、严明、公平、诚信、无私、无情,严明奖惩、重刑重赏,用利益诱导,用刑罚惩堵。使法治根植于三秦大地,用法治强力把秦国拉到上升轨道。他用军功、政功、粮功、告功等激励手段激励官员、民众的建设强秦事业的积极性。
我总结了一下商鞅新法的要点:
1、求贤: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开言路,唯才是举,因才任用,明察用人,能者上庸者下,付出就有回报。
2、政治:君王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要掌握国家的基本情况。如国土面积、人民数量、资源禀赋、文化习俗等等。所以要实行编户齐民、什伍制度,建立调查统计体系等。其次,君王要拥有最强力量,郡县制度、军功爵制度,设郡县去封国,废除世袭特权。编户齐民,令民什伍,实行连坐制度,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藏奸不告与罪犯同罪。治吏、高素质、高效率、公廉无私、重刑重赏、告奸、监督、连坐。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禁朋党结党营私篡权乱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震慑犯罪,崇尚法律权威,重刑重赏。编户齐民,什伍连坐,互相监督,分户制度(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不使劳动力闲置,解除大宗族大规模械斗,避免国家内耗)。
3、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兴水利、垦荒地、农资供应、保障农民利益。多劳多得,不劳受罚。在大争时代,国家要生存必须保证拥有强大的军力,强大的军力来源于充足的兵源和后勤物质供应及严格的军事训练。所以商鞅的新法解放贵族旗下奴隶为自由民,推行徕民政策,这样秦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更多了。加之又把贵族的土地分给平民耕作,开垦无主荒地,战争掠夺别国土地,这样可耕地也变多了。除此之外,国家还发放耕牛、农具、粮种,法定税收比例不允许随意更改。这样民众耕者有其田,劳有所得,获得感极强。产粮能手还能将多余粮食拿去换取粮功,不仅生活富足还能显荣。统一度量衡,推广普通话,车同轨、统一政令。
4、军事:二十等级军功爵位制度,对外则攻伐战争掠夺。以法治军,连坐,重刑重赏,权利/荣誉/社会地位/物质财富。作战不力:为奴,连坐,罚没财产,但也给机会重新立功。专业化流程化生产武器装备。
5、文化风俗:分大户为小户,男女有别。禁商旅禁多元思想,培育一心务农战的质朴农民。扭转对国家发展不利的社会风气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营造浓厚的法治风气。
6、保障措施:所有措施都需法制来实现。
康熙:这些措施即使到现在都很有借鉴意义。历代变法无一不是阻力重重失败者居多,商鞅的新法为何能被顺利推行变弱秦为强秦?
陈廷敬:商鞅的新法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皇权,在以皇权保障变法的各项措施顺利实施,这样变法的阻力变小了,支持的力量加强了。再者,商鞅和秦孝公选择由易到难的策略,先从阻力较小的地方开始,让秦国底层老百姓看到社会明显的变化并从中得利,从而支持商鞅的变革运动。新法使老百姓感受到了公平正义,无论出身只要有功就能得到公正的奖赏。各种扰乱百姓生活的行为都得到了纠正,社会秩序明显好转,民众安居乐业。以农为本、兴修水利,废井田、开阡陌,鼓励开垦荒地,解放奴隶为平民,以及分户制度等。这些措施增加了劳动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改善了耕作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调动了民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百姓食得饱穿得暖。老百姓没有理由不支持商鞅的变法,这样支持变革的势力越来越强。商鞅推行禁礼乐诗书禁商旅等措施目的是实现利出一孔的效果,使民众专心于农战,他要告诉秦国民众只有通过农战才能获得荣誉和财富。我认为商旅、礼乐诗书等要素和富国强兵的目的并不冲突,相反还能相互促进,他的措施过于偏激,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但是它的核心要义是值得推崇的,那就是专注。我们现在推动国家变革也要专注,无论是君王、官员、老百姓都要专注于国家发展事业,干事业占八分,休闲娱乐占二分。
 
 
第 17 章
 
 
@对于人才培养的观点
康熙:在推动国家发展事业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到人才匮乏,各个领域的建设都需要优秀的人去组织、领导、推动。对于人才培养你有什么见解?
陈廷敬:人才培育是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各项事业都离不开人去推动,要建设好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需要规模宏大的人力资源支持。我们要在人才的育、选、评、用等环节投入下功夫。人才来源有内有外,我们应该以内源为主、外源为辅。为了在内部培育人才,我们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育体系才能锻造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所以在国内推行普遍义务教育势在必行。人才培育体系中的学校、□□、教材、学员、实践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最好。要培育优秀的接班人,让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老同志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要树立敬才用才的观念,无论国内国外,聚世界英才而用之。保持文化多样性、包容性,吸收借鉴各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有计划的让世界各国优秀分子加入中华大家庭,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广阔的舞台。我们要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用制度选人,防止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现象发生。要把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后生培养使用起来,有为的君主会不惜代价争抢真正有才之人。
康熙:如何打造近悦远来的环境以吸引人才到来?
陈廷敬:近悦远来的环境拥有培育人才的土壤,发掘人才的社会机制,助力人才实现其梦想的客观条件。能为有才之人提供良好的生活、发展条件,它包括软、硬两种环境。软环境包括--良好的人文环境、法治环境,社会和谐、民主、自由、公正、公平。尊才氛围浓厚,人才优待。设立谏言奖,荐才奖。硬环境包括--市场经济繁荣,环境友好优美,生活交通便利,物价适中,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人来到这里能找到合适的职业,当他有个好的想法时,他能在这里很便捷的找寻到相应的资源一边他能很高效的实现他的想法。
康熙:人才成长会遵循什么规律?
陈廷敬:成才的路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的成长。通过伯乐制度考查潜在人才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干事能力,发觉、引导、激励人才。对于识别的重点人才、领军人才要大力扶持,通过这些人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讲解强国发展路径
乾隆: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残酷,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我们必须要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还有哪些重点工作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张廷玉:国家要制定一部根本大法做为治理国家的总原则,并严格执行,其他法律不能与之抵触。不能让不懂法的人充当执法者,不然这部根本大法执行会走样,就会破坏法治国家建设,破坏国家发展。国家要强盛,法律制定者和执行者都必须能够深刻领会这部根本大法治国总原则的精神内涵,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要这部根本大法上面的条目能够不折不扣的执行,假以时日国家必定强盛。就怕愚蠢的法律工作者不能理解根本大法的精神内涵而做出破坏建设法治国家的行为,这样危害十分严重。法律工作者必须是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不能图节省成本开支而雇佣不合格的人从事法律工作,这个十分重要。其他机构可以出于节约开支的需要而雇佣一些编制外人员,但对于法律工作相关的机构国家要舍得花银子雇佣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法律工作队伍。这部根本大法能否充分发挥效用就得看这支国家重金打造的法律工作队伍执行能力高低了,所以对于这项工程朝廷要不吝钱财高度重视。其实在众多国家当中,有许多资质很好的国家,他们不是没有好的法律,但为何国家混乱、发展滞后、国力羸弱?根本原因就在于好的法律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或执行走样,隔壁印度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连半个法治国家都算不上,所以印度社会内部矛盾重重,内耗严重,人才压抑。如果他们这个问题不能很好解决那么他们只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痛苦轮回。
张廷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塑造法治文化,一边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让法治文化成为国家主流文化之一。一边要禁绝破坏法治的文化,那些宣扬犯罪的文学作品需一概禁绝,我们做事不能一边补漏一边砸锅。特别是对于根本大法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代接着一代培育法治新人。还有就是对于其他方面的社会文化建设也需要配合法治主流文化的塑造工作,这样法治文化才能真正树立起来。建设法治国家这项工程,我们需要当做国家治理的基础重大工程来对待,时刻不能松懈,不然强国也会重新变为弱国,甚至亡国灭种毫不夸张。
乾隆:我认为以先进为师,学习模仿也很重要。
张廷玉:别国好的的经验总结要学习,不要闭门造车,独立自主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和先进国家交流切磋,这样才能做到最好。美国建国初期抄袭复制英国,到英国挖科学技术人才,美国靠模仿起步,再逐步创新,到争创一流。
乾隆:世界第一强国应该是怎么样的?
张廷玉:我认为应该是公平、正义、公正、法治的国家,应该是诚信、自由、平等、民主的国家,应该是科学、奋斗、和谐、合作、开放的国家,应该是改革、竞争、创新、高效、务实的国家,毋容置疑也是国最富军最强的国家。强国由强民构成,强民由强国文化塑造。强国的国民需要具备争强好胜、不服输、有强烈美丑,是非,荣辱,胜负观。要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政权稳定、法治国家、全面重视科学文化教育、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等。自古崛起的强国在崛起前都会面临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迫使他们不敢堕怠,必须励精图治才能生存。苦难与辉煌并存,他们历经苦难、发愤图强,在克服一个个困难的过程中战胜了强大的对手,也造就了国家的崛起。
乾隆:我很好奇汉代提倡的无为而治,这朝廷都无为了,那还怎么能使国家强盛?
张廷玉:我不认为无为的朝廷会对国家发展会更好,我相信只要用了功、做了事,就会在客观世界留下痕迹,客观世界就能有所改变。什么都不做,什么改变就不会发生。如果朝廷无为,那么对于改造客观现实、促进国家事业发展是无益的。国家治理集团可以说是整个国家最强大的一支力量,若国家治理集团都无所作为,只是依靠民众的力量去推动发展,那么国家的发展就会很慢。这就像在干旱的季节,村子里的秧苗无水灌溉即将干死,需要开渠引水灌溉农田。这时村里的村长干部不去组织村民修建水渠,而是坐在一边让村民自行其是,那么等水渠修好时,农田里的秧苗早就干旱死了。
乾隆:我国要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要怎么去推动?
张廷玉:这个过程大致要经历初、中、高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强力实现国家由乱到治,民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中级阶段,向先进国家学习,产业起步,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逐步放开限制、活跃经济,凝心聚力发展生产,国力不断积累,国家发展步入正轨;高级阶段,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改变粗放发展模式、引领高质量发展,与世界强国争一流。要实现上述目标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大量困难需要克服,我们需要打造一支铁军,一支能战胜任何困难推动变革的铁军。这支铁军需要具备这些品质:坚持奋斗,精诚团结,善于学习、思考、总结,且纪律性、执行力强,特别能战斗。
 
 
第 18 章
 
 
乾隆:朕听说,在遥远的西方有一块新大陆,那里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叫美国,他们也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他们的制度和我们有很大差异,但是这个国家发展迅速,国势日隆。不知先生对这个国家有过了解吗?
张廷玉:臣听说过这个国家,也特别留意了一下,臣也多方收集有关这个国家的信息,私下里臣做了详细研究。它崛起速度很快,我总结了一下几点供皇上参考。
1、 他们首先是营造了稳定的政治大环境,理顺国内各种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尽量减少了消极的内耗,将国内主要矛盾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他们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至于世界各地的移民,特别是英、法、德、意等西欧国家。所以一开始那里的情况纷繁复杂,怀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操着各种语言的人在那块土地上为了各自利益互相抢夺攻击,矛盾丛生。后来他们发现这样下去对大家都不利,没有安定有序的环境,大家都不能专心从事生产,生活还不如以前。所以他们各方势力坐到了一起,决定要建立全新的对大家都有利的安定的政治秩序,并仿效老家西欧的法律制度制定了自己的新法律。这样新秩序建立了起来,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这块大陆从此走向了快速发展的历程。
2、他们的国民议会确立了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坚持富民强民的路线。推广英语为各族群共用语言,统一政令。各个族群要团结,要有凝聚力,那么就得有共同语言。推广英语就是让各族群拥有共同语言,这有助于便利大家信息交流,民族间消除隔阂、凝聚共识,形成全民族共同价值观。推广英语是统一政令的必要措施。
3、通过战争取得了民族独立,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建设法治国家,向全世界招揽移民,开垦荒地发展生产,整个国家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开展西进运动,废除奴隶制度,颁布宅地法,广袤的国土得到开发,这些措施为发展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农业原材料。西欧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资本,从此这个国家以轻工业开启了工业化的步伐。
4、德国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他们实行全民教育,国民素质在当今世界名列前茅。他们建立了大学,招揽各类人才在学校里自由研究一些新奇的学问,我从来都没听说过的学问,千奇百怪,异彩纷呈。他们的朝廷对各类思想各类学问都不加干涉,鼓励这些文人奇思妙想、天马行空。真正做到了思想自由、百家争鸣。这些学校每年能培养大量满足生产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他们那里民众的精神面貌真的和我们的民众不一样。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