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一枝春茶【完结】
时间:2023-05-17 17:14:26

  杜蘅点了点头,他不是个重口腹之欲的人,吃穿都是干净就行,此刻倒也有些怀念家里的饭菜。
  翌日,两个人到管事房中领了工钱。
  两个人拿着工钱回了房,柳七乐呵呵地盘腿坐到炕上,将荷包里的铜板哗啦哗啦倒出来,放进手心里数了起来,还没等他数完就听杜蘅道:“这钱数目不对。”
  柳七皱眉,从炕上站起来,“怎么?少了吗?我这就去找刘管事问问。”
  杜蘅拉住他的胳膊,“是多了,咱们初五开始上工的,到今日共二十一日。按照原先说好的二十文一日的工钱,统共应该是四百二十文。我这儿整整多出了两百文,你看看你的,数目对也不对?”
  柳七点点头,“容我再数数。”数完发现自己手里的工钱也多出了两百文,忍不住笑道:“哟,这刘管事莫非是老眼昏花数错了,好在,他是碰见了咱们。”
  两人将铜板收好,起身去刘管事房中,才走到门外就看见十来个伙计将那房门口团团围住,里面传来一阵吵闹声。
  “刘管事,我们兄弟两个辛辛苦苦做了一个多月,这工钱怎么少了这么多?您老再看看是不是算错了?”
  “哼,你们两个既然来了这么久,该不会不清楚账房上的规矩?这伙计们领了工钱都是当面点清的,离了我这个屋,谁知道你们是不是自己个儿偷偷藏了钱,倒来我面前倒打一耙?”
  “刘管事,你……”
  “大哥,你别跟他废话,我看这老糊涂就是看我们兄弟两个老实,想讹我们工钱……”
  眼看着里面的两拨人就要打起来了,柳七扒开挡在前面看热闹的小伙计挤了进去,“诶,两位兄弟稍安毋躁,这事儿都是一场误会,误会!”
  说话间杜蘅也进来了,他躬身朝那老管事拱了拱手,“刘管事,可否借一步说话。”
  柳七见状忙将讨债的兄弟两个先拉了出去,在外面问过他二人情况,替他们将工钱又算一遍,这数目又恰好都对上了。
  杜蘅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说了一遍,那老管事一听哆哆嗦嗦翻开账本,眯起眼睛仔细看了看,果然发现是自己记差了,错把张家兄弟的工钱发到了杜蘅二人手上。
  “哎哟,小兄弟,多谢多谢,我老头子真是老眼昏花了。去去去,去叫那姓张的兄弟两个进来吧。”
  张家兄弟拿回了工钱对他二人自是千恩万谢,望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柳七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两兄弟家里还有个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哎,好在事情都说清了。忙活这大半日的,我都饿了。走吧,杜兄,咱们也出去逛逛。”
  南江县城有着十里八乡最大的集市,杜蘅二人先去街边小食摊上吃了碗打卤面,又去县城里最大的书肆里逛了逛。
  这家书肆生意很好,四个角落里还放着供客人们读书、休憩的座椅。
  柳七转到一处书架前,目光不由自主地被一本装帧精美的书册吸引住,惊喜道:“杜兄,你看,这家店里竟然还有介绍稷山先生生平的书,这我可要好好拜读拜读。”
  杜蘅含笑点了点头,拿起一本教算学的书看了起来。
  店里的小伙计一看,忙上前热情地招呼道:“哎哟,这位公子可真是好眼光,这本《稷山先生传》可是今个儿早上才到的,放眼整个南江县就咱们这家店里有。”
  柳七有些心动地问了价钱,得知这薄薄的一本书,也就百十来页竟要二两银子,他依依不舍地翻看了两页,又将那书小心翼翼地放回原位。
  两个人在书肆里不知不觉地待了一下午,直到外面天都黑了还浑然未觉。
  店里的小伙计见自家掌柜的来了,望了望那两道身影,有些为难地道:“您看……”
  掌柜的摆了摆手,笑道:“诶,莫要打扰二位公子看书。去,烧一壶热茶送过去。”
  直到小伙计来送茶,杜蘅才发觉外面天都黑了,忙合上手中书册,起身道谢。
  掌柜的笑吟吟看了看他二人手里的书,客客气气道:“二位公子若是有未看完的书,大可借回去慢慢看,哦,只需押个物件在这里即可。”
  杜蘅摇摇头,将书恭恭敬敬地递回去,“多谢您一片好意,今日我同窗二人在此已是多有叨扰,怎好再添麻烦?”
  柳七也笑道:“掌柜的可真是大方,这一本书可要值一二两银子。您就不怕回头我们赖账不还,您可就亏大了。”
  掌柜的忙道:“公子说笑了,读书人爱惜名节,且我看二位气宇非凡,绝非鸡鸣狗盗之徒。”
  柳七挠挠头,笑道:“不瞒您说,我二人是从隔壁的盈川县来的,下一回来南江县还不知何时。”
  杜蘅却是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手里的书,对掌柜拱手道:“能否借阁下纸笔一用?”
  掌柜的忙点头,让小伙计拿来纸笔,只见他在纸上写下一串数字,又往下写出详细的推演过程,临了将笔搁进笔洗里,指着书上一道算学题道:“这个地方解错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印刷的时候出了错,还请掌柜的找人核实。”
  掌柜的又惊又喜,忙让伙计将架子上的有错处的书都撤下来。
  两人告辞离开,才走出去几步又听身后小伙计喊道:“二位公子留步!”
  回头见掌柜的撩着袍摆追了出来,躬身行礼道:“还未请教,二位公子姓名。”
  杜蘅、柳七二人皆是恭恭敬敬还礼,报上姓名。
  两人回去后收拾行李,翌日一早搭乘牛车回了盈川县。
  杜蘅到村口时日头已经升得老高了,往日里爱围在大榕树下唠家常的老太太们也都不见了人影。各家房顶上炊烟袅袅,院墙里传来鸡鸣犬吠之声。
  他走到小河边上,挽起袖子,鞠起水洗漱干净,才又拎起包袱回了家。谁知走到家门口却见里面门扉紧闭着,院外柴门上还挂了锁。
  许是听见他推门的声响,养在院子里那十来只小鸡仔都张开嫩黄的小翅膀扑了上去,争先恐后地挤在院门后面叽叽喳喳闹个不停。
  “杜大哥?”
  杜蘅回头,见刘慧娘抱着弟弟铁蛋儿站在身后,微微颔首跟她打过招呼。
  今日他身上穿着一件半旧的青布窄袖袍子,一手拿着包袱,一手拎着个小油纸包,身上有些风尘仆仆之态,却难掩整个人清隽儒雅气度。
  刘慧娘脸颊微红,目光飞快地看了他一眼,忙敛下眉目,盯着那片灰微微泛白的袖口道:“杜大哥,你回来了。”
  杜蘅微微一笑,点头道:“慧娘,可知我家里人去了何处?”
  刘慧娘看了一眼杜家院子,忙道:“早上我出去打水的时候好像看见婶娘出去了。哦,今个儿镇上逢集,她们大概是赶集去了。那个……她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要不要上我家坐坐?”
  今个儿曹氏和刘老头都赶集去了,只有她姐弟两个在家,话一出口,她才觉出有些不妥,心里升起一丝紧张,又有一丝期盼。
  杜蘅微微摇头,“哦,不必了,时辰不早了,我娘她们应该很快就会回来了。”
  刘慧娘有些悻悻地点了点头,正要转身进院子,趴在她怀中呼呼大睡的铁蛋儿忽然醒了过来,见自个儿娘不在,哇哇大哭起来,把刘慧娘急得焦头烂额。
  “娘……呜呜……我要娘!”
  “乖,别哭了,等会儿娘就回来了……”
  “呜呜……不……要娘……”
  铁蛋儿哭闹着从刘慧娘手中挣脱出来,撒开腿往外跑。
  杜蘅一把将噔噔噔跑出去的小娃娃揪住抱了起来,从包袱里摸出一块饴糖递过去,“乖,不哭就给你糖吃。”
  --------------------
第12章 山楂果子
  =========================
  小娃娃红着眼眶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里的糖,吸溜吸溜小鼻涕,有些紧张地咽了咽口水,不知是被那张不苟言笑的脸吓的,还是被那块儿糖馋的,怔怔地收起了眼泪。
  刘慧娘有些羞赧地拍了拍自家弟弟的小脑袋瓜子,“傻孩子,杜大哥给你糖,也不知道说一声谢……”
  孟氏娘三个从镇上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场面——小娃娃嘴里叼着糖,一手拉着男子的衣摆,一手拽着女子的胳膊。
  男子高大挺拔,女子温婉贤淑,小娃娃活泼可爱,俨然……俨然一幅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画面……
  走在最前面的是杜乐娘,她一路上都惦记着自家那十来只小鸡仔有没有跑出去,要是跑出去被别家撒的耗子药药倒了可怎么办。
  所以她们一下牛车就急吼吼地赶了回来,谁知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副场面。
  杜乐娘眼皮子抽了抽,有些难以置信地唤道:“哥,哥哥?”
  杜蘅回头看见她们,上前帮忙拿东西,“娘,我回来了。”
  孟氏一心只在自家儿子身上,笑吟吟地将他上下打量一番,伸手拍了拍他肩头,“哟,怎么又瘦了?在外面没好好吃饭吧?昨个儿我还跟三娘念叨你呢,可巧今个儿你就回来了。”
  杜蘅笑着应答,目光时不时瞥向跟在孟氏身后的宋宁,想起之前她做那些奇奇怪怪的动作,如今看着的确是瘦了些。
  宋宁察觉到他的目光,朝他笑了笑,见他眼神闪躲,似乎没在看自己,回过身跟一旁的刘慧娘打了声招呼,自个儿拎着大包小包的进去了。
  杜乐娘一脸复杂地看了看自家的兄长,再看了看对面含羞带怯的刘慧娘,看了一圈最后把同情的目光落在了已经走进去的宋宁身上。
  “乐娘,你这孩子还站在外面做什么?再不进来,鸡都要跑出去了!”
  “诶,娘,我知道了。”
  杜乐娘摇摇头,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从脑子里赶了出去,快步进门,“啪”地将院门栓紧了。
  杜蘅回屋换了身干净的衣裳出来见他娘在屋子里清点买回来的东西,走过去把油纸包放桌上。
  “娘,我在路上买的,你们尝尝。”
  孟氏点点头,打开一看是裹了糖的山楂果子,摸着腮帮子笑道:“哎哟,我可不吃这酸掉牙的东西,你拿去给三娘和你妹妹吃吧。”
  杜乐娘在院子里喂鸡,听见他们两个说话,忙丢下菜叶子进了屋,拈起一个山楂果子放进嘴里,笑嘻嘻地道:“娘不爱吃,我爱吃。”
  孟氏板起脸点点她额头,“你嫂子还没吃呢,你倒先吃了,没大没小。”
  杜乐娘嘴里嚼着山楂,口齿不清地道:“我就替她尝一尝,剩下的都是她的。”
  宋宁坐在灶膛前烧火,杜蘅矮身钻进灶房,接过她手里的火钳,“我来。”
  宋宁回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向他,才大半个月不见,他似乎瘦了也高了,多了几分沉稳少了几分青涩。
  杜蘅卷起一把松针放进灶膛里,往里吹了口气,回头留意到她的目光,脸上有些不自在地道:“你……看我做什么?”
  宋宁面不改色地看向他,眼底带着几分促狭的笑道:“好看。”
  风从门缝里灌进来,灶膛里轰的一声,枯枝干叶烧得噼啪作响,烤得他双颊也似火一般地烧了起来。
  宋宁好整以暇地看着他一点点涨红的脸,捂着肚子努力憋笑道:“那个……相公,你想吃什么?我跟娘、乐娘都在镇上吃过了。”
  杜蘅没有抬头看她,“咔嚓”一声将手里的柴棍儿掰做两截,淡淡吐出两个字,“随你。”
  宋宁点点头,听锅里水煮开了,揭开盖子往里下面条。
  民间有“出门饺子进门面”的说法,从前她每次从外面回去,老爷子都会亲自给她做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
  在这地方牛肉可是稀罕物,他们家里是没有的,所以宋宁给她家小相公做的是黄豆猪蹄儿面。
  黄豆猪蹄汤是昨日炖的,放了一夜口感更好了。
  黄豆软烂,猪蹄儿入口即化,再配上她亲手擀的面条,再撒上葱花、芝麻,用热油一浇,那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
  孟氏收拾完东西出来,正要去灶房里帮忙,被自家女儿给拦住了。
  “诶,这……”
  “娘,您过来帮我找找,那只头上长白点的鸡怎么不见了?”
  “是吗?好,咱们一起找找!”
  ……
  杜蘅吃完饭将灶上收拾干净出来就看见院子里堆满了萝卜、菜头,不禁问道:“娘,你们搬这么多萝卜出来做什么?”
  孟氏一边将萝卜按进桶里,唰唰唰地洗了起来,一边将这大半个月里家里发生的事儿大致说了一遍。
  今个儿她们又去镇子上给九乡居送了一趟酱菜,朱掌柜如今见了她们就跟见了财神一般,笑得眼角褶子一大把,还让小伙计拿了自己房里的茶水点心招待她们。
  朱掌柜盘着腕上珠子,乐呵呵地说道:“真是没想到,这才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咱们这‘白水村农家酱菜’的名头就打出去了,如今集市上还有好几家铺子模仿咱们,卖什么‘李家村’、‘曹家沟’农家酱菜的。哼,真是笑话,这冒牌货就是冒牌货!”
  宋宁看了看小伙计拿过来的账本,半个月时间卖出去了三十多坛酱菜,刨去成本,净赚四两银子六钱,按照先前的约定她们分到二两银子三钱。
  这酱菜买卖本就是薄利多销的小本买卖,眼下能赚到这么多钱,宋宁已经很知足了,再次谢过朱掌柜。
  母女三个办完事从铺子里出来,朱掌柜亲自将人送到门口,笑眯眯地将一个红封塞到孟氏手上。
  孟氏忙摆手道:“哎哟,您真是太客气了,这可如何使得?”
  朱掌柜笑道:“诶,夫人莫要客气,我可听说令郎明年就要下场了,我还盼着日后能沾沾秀才公的光呢。”
  孟氏有些窘迫地回头看向宋宁,宋宁朝她点了点头道:“娘,朱掌柜真心给,您就收下吧,咱们两家做的是长久买卖,往后啊,都能赚回来。”
  朱掌柜捋了捋胡须,哈哈笑道:“正是这个理儿,等来年开了春,咱要把买卖做到县城、府城里去。”
  对于朱掌柜的宏图大志,宋宁表示完全赞同,毕竟县城、府城是什么样子,她也好想出去看看……
  晚上一家子吃完饭收拾妥当,杜蘅有夜里看书的习惯便早早回了屋。
  孟氏母女两个在油灯下做了会儿针线,杜乐娘搓了搓微微僵硬手指道:“娘,咱们也回屋吧,这堂屋里窗户漏风,实在是太冷了。”
  孟氏起身看了看宋宁,见她还在灶上烧水便道:“三娘,忙了一天了,早些进屋歇着。”
  宋宁从灶房里探出脑袋应道:“诶,娘,我马上就好。”
  宋宁坐在热烘烘的灶膛前,舒舒服服地泡着脚,小脸被水汽熏得红彤彤的,又过了一会一阵焦香味儿从灶膛里飘了出来,她扒开炭灰,将埋在里面的东西扒拉出来,拍干净灰,用布包起来。
  她轻手轻脚地进了屋,拿起地上的钳子拨了拨盆子里的炭火,含笑看向他道:“夜里风大,小心着凉。”
  杜蘅垂头迎上那双被火光映得清亮亮的眼睛,感觉到脚下一暖,他翻书的手指微僵,神色有些不自然地道:“我知道了,你先去睡吧。”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