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胡同姑娘——萧笛【完结】
时间:2023-06-15 14:38:16

  李建设现在算是她的合作者,她怕李建设不明白,把这其中的道理细细给他分析了一遍,听得李建设连连点头。
  但有一点他觉得自己得提醒盛景:“你知道生瓜子多少钱一斤吗?我虽没卖过, 但供销社里食品厂包装好的瓜子是一毛三一斤,生瓜子估计就三四分钱一斤。三百块钱,能收两屋子的瓜子了。”
  “知道。”盛景道。
  她放假后虽然忙,却也抽了几天做市场调查。
  况且, 她原先就在食品厂上班, 对于市面上的食品的味道、价格、销量等情况都很清楚。
  “那你知道电影院现在有人卖瓜子吗?”盛景问道。
  李建设一愣, 不确定地道:“有、有吧?”
  “我这段时间去各大电影院转过。有些人在卖自己炒的瓜子。用旧报纸包的一包大概是三四两重的瓜子,卖五毛钱。”
  “五毛?”李建设很吃惊。
  三四两重一包,那么一斤可以包三包。也就是说,一斤瓜子他们卖一毛五分钱,比供销社卖的还贵!
  “没人去抓他们?”他问道。
  盛景道:“他们没有正大光明地摆摊,而是用书包装着,看到有带对象来看电影的,就上前问一问。我在那里站着看一个人兜售瓜子,半个小时里他卖出了十二包。”
  “十二包?”李建设瞪圆了眼睛。
  十二包就是四斤。一斤赚一毛钱,半小时那不是赚了四毛钱?就算只卖晚上两小时,一天也能赚上一块六,一个月岂不是四十八块,比工厂里的正式工的工资还要高?
  他问:“你是哪天去数的?是周末还是平时?”
  “平时。”
  李建设激动得快说不出话来了。
  周末看电影的人多,碰上节假日就更多人了。这么说四十八块还是保守估计。加上节假日,加上比两小时多卖一个小时,那一个月的收入稳稳是五十元以上。
  盛景见他终于感兴趣了,又启发道:“你说,他们卖的生瓜子从哪儿来?”
  “自然是从农村收来的。”李建设道。
  “对。”盛景道,“等咱们的瓜子上市,就得面临竞争。到时候有人去农村大量收瓜子,咱们的瓜子味道再好,你没生瓜子炒也是白搭。而反过来,咱们把附近的生瓜子收完了,他们哪里还有货源?那到时候在瓜子市场里说了算的就是咱们了。”
  李建设明白了,他朝盛景竖起了个大拇指:“厉害。”可以说果然不愧是他妹么?
  想起自己和李鸣放以前去黑市干的事儿,既危险又辛苦,赚的都是血汗钱,他忍了又忍,终于没忍住说了出来:“那、那咱们不是抢了别人饭碗?”
  “我是那没良心的人吗?”盛景白他一眼,“到时候他们替咱们卖瓜子,统一售价,我保证不比他们自己炒瓜子挣的少。”
  “瓜子有人收,农村就多种葵瓜子。这玩意儿不是粮食,也不用农田或自留地种,在房前屋后多种点,每家每户都多点收入,这对农民也有好处。”
  这下李建设心服口服了。
  “现在你好好想想,有什么朋友能帮咱们在农村收瓜子。你现在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可不能冒险,得有别的人出面才行。”盛景道。
  李建设想了想:“我跟李鸣放从小要好,你是知道的。他是怎样一个人,你也清楚吧?我原先去黑市,就是跟他一块儿去的。后来你警告我之后,我也跟他说了。幸好他听进去了,小心再小心,才没被抓。”
  提起这事,李建设对盛景又满心感激。
  跟他一起混黑市的两个朋友,在盛景提出警告后就被抓了,被关了几天,还被批/斗。名声坏掉了,成天被村里人指指点点。
  想起这个李建设就冒冷汗。
  他可是要参加高考的人。要是因为混黑市被抓,他的政审肯定不过关。就算他学习再好也不能考大学,一辈子就完蛋了。
  这事李建设感谢过盛景两回,此时他没再提起,继续道:“你既然要让人收瓜子、鸡蛋,又要让人联系人卖瓜子、鸡蛋,我觉得他最合适。你觉得呢?”
  盛景有原主的记忆。这记忆平时是储备在脑子里的,如果自己没想这事,或没人提起,这些储备信息就不会出现在盛景脑子里。
  这会儿李建设一提李鸣放的名字,盛景就想起来了。
  李鸣放是李柱生的孙子,从小跟李建设就好得跟亲兄弟一般。他们一起上小学、初中、高中,后来又一起回村种地。
  要不是高考恢复,以李柱生的能力,李鸣放有可能去读工农兵大学了。
  因为是村里人,跟李建设又要好,原主跟李鸣放也有接触。
  想想记忆里的李鸣放,盛景点头:“李鸣放倒是个好人选。”
  这人性格跟李建设差不多,讲义气,头脑灵活。最重要的是他是李柱生的孙子,拉他入伙,就等于李家庄成为了他们的后盾。有李柱生打掩护,他们的生意就更安全了。
  “李鸣放没参加高考吗?”盛景问道。
  “嗨,别说了。”李建设摆手,“那小子聪明是聪明,却一门心思想挣钱,当初要不是他爷爷拿大棒子逼他,他连高中都不想读。本来他爷爷想等等机会,给他弄个工农兵大学名额的,结果就恢复高考了。”
  一个公社每年就那么一两个工农兵大学名额,每个村都抢,李柱生再厉害也不能马上就替孙子抢到一个。所以就想等一两年。结果计划不如变化快。
  “他两年高中都是混过来的,什么都没学到。现在恢复了高考,他也不想参加。为了这事,他爷爷、他爸打过他两回,他都不听。”李建设又道。
  “那行。”盛景道,“你先回去跟李鸣放商量,最好让他跟李队长也打声招呼,获得李队长同意,否则李鸣放的一举一动可瞒不了那老头儿。”
  李建设点头。
  “我明天回一趟李家庄,到时候咱们再重新商量占比的事。李鸣放就只管收货。至于出货,你们不用操心。城里你们都不熟,到时候我另找地头熟的,而且会多找几个。”
  本来盛景只想给收瓜子的人一份固定工资,或是给他一点差价的,但现在换成了李鸣放,她觉得可以拉他一起入伙,分给他点股份。
  这时候城乡差异大,知道你是农村人,对方很有可能欺负你。所以盛景根本没想过让李建设和李鸣放卖货。
  而且收货和卖货都是一批人,她这中间的加工者很容易被架空。哪怕李建设靠得住,李鸣放做久了也要起自己的小心思。
  “你等会儿。”盛景起身,去了自己房间一趟。
  回来后她递给李建设一份合同:“我草拟了一下合同,你们先看看,有什么再商议。”
  盛景上辈子签过多少合同,她拟的这份合同字数不多,却把该写的都写进去了。不过各人占比她空了下来,没有写上去。
  李建设看得又是满脸佩服。
  这合同不光是拟,就是看他都是第一次看到。两人一起长大的,他妹就是比他能干,果然跟着他妹干是对的。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细节,看看了时间,李建设赶紧起身告辞:“快五点半了,我得赶紧回去,要不然天黑就不好走了。”
  他是上午去看榜的,看了榜后回了家一趟,给父母和村里人报喜。然后匆匆扒了两口午饭,就跑来给盛景报喜。这会儿回家,就算他骑车快,也得七点才到家了。
  “那我不留你了,你骑车慢点。”盛景起身送他。
  走到门口,李建设忽然停住了脚步,低声问盛景:“做生意,你为什么不带方毅一起?”
  盛景摇头:“他以后是要走仕途的,不能沾生意。”
  “啊?”李建设瞪大了眼,随即又竖了个大拇指,“厉害。”
  他还在为能当个老师而高兴,为赚点小钱而奔忙,人家就要去走仕途了。果然人跟人就是不一样。
  “你如果想,你也能。”盛景道,“在学校努把力,分配的时候分到教育系统去,过上三五八年,也能混个科长当当。如果能干,当个教育局长也是有希望的;再能干点还可以去当个县长、市长。”
  这是她建议李建设报师范学校的原因之一。
  谁说读师范就一定得一辈子当老师了?多的是走仕途的。
  “得了吧。”李建设赶紧摆手,“我不是那块料。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赚钱。”
  要不是盛景一再鼓励他,考大学又是个光宗耀祖的事,他还有这么个学习能力,现在又不允许做生意,他其实并不想读大学,早跑去倒腾买卖去了。
  “行了,快走吧。舅舅、舅妈定然做了丰盛的晚饭,等着你回家吃呢。”
  “成,那我走了哈。”
  作者有话说:
  妈妈的手术很顺利,没什么问题的话明天就能出院。谢谢大家的安慰与支持,么么哒~
第92章
  ◎爸,我是文骥啊,我回来了◎
  李建设走后, 盛景就开始做晚饭。
  天热,饭菜做多了放不住, 盛河川也不一定回来吃, 她就给自己做了碗番茄鸡蛋疙瘩汤。
  刚吃完收拾好厨房,盛河川就回来了。
  盛景听到盛河川跟大杂院里的人打招呼的声音,从厨房的窗户探个头出去, 问道:“爷爷,您吃饭了吗?”
  “没呢,你给我下碗疙瘩汤。”盛河川道。
  疙瘩汤省事快捷, 等盛河川打水用毛巾把自己擦了一遍头脸, 换了身衣服时,盛景的疙瘩汤也做好了。
  疙瘩汤热,盛河川也没急着吃, 而是问盛景:“你表哥来了?他过初选了?”
  大杂院就没秘密, 不等盛河川走到家呢,夏老太准得把今天发生的事都跟他说一遍。
  盛景也省了口舌了,点头道:“对,他来报喜。”
  盛景放暑假后,他回家的次数比以前多了。但每次盛景看到他一脸疲惫,都不会拿琐事打扰他。
  盛河川也知道初选名单没出来,就算关心李建设这个后辈, 也没什么可问的,便都没问。
  这会儿知道过了初选,他问道:“报了什么志愿?”
  盛景把三个志愿说了。
  盛河川挑眉:“他喜欢当老师?”
  “也不是。”盛景挠了挠脸,觉得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原先她问李建设, 李建设说并没有什么喜欢的, 只要考上大学有个工作他就很满意了。所以盛景才给他报了三个师范类学校。
  结果今天看他那样儿, 似乎很喜欢做生意。或许经济类的专业更适合他,哪怕学校差些,甚至取个大专也没关系?
  她把情况跟盛河川说了,又道:“他数学不错,报的是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
  盛河川道:“数学的应用很广。就算搞经济,也离不开这个基础。等他毕业后当了半年一年老师后,觉得不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也可以转行嘛。职业又不是定死的。”
  盛景明白他的意思。
  以前盛河川还没官复原职,就有能力帮人找到正式工的工作。
  现在李建设不过是调动一下工作岗位,比平白无故安排一份工作更容易。盛河川身居高位,替他调动一下还是很容易的。建设部下面的建筑单位,数学专业大学生也算对口。
  她犹豫了一下,问道:“这是不是不好?”
  盛河川看向她,眼里满是疼爱。
  别家的孩子,总想让家里长辈替他们走后门,有权的直接用,没权的想方设法也要用。
  唯有他家这个孩子,明明知道这些对他而言轻而易举,她却顾忌着他的官声,不愿意给他添麻烦。
  “如果他在毕业的时候,不去当老师,直接分到我们下面的单位,这确实不大好,容易引起异议。但当了一两年老师后就没关系了。老师转行大有人在。”
  他拍拍盛景的胳膊:“中国就是人情社会。岗位就那么多,我不安排,自然有人会走后门安排自己的小辈或拿去卖人情。这是杜绝不了的。李建设好歹是我看准的,人正派,也机灵。如果学业上也不错,那就比一些败絮其中的关系户要强。”
  盛景笑了起来:“那就好。我到时候问问他吧。没准他喜欢当老师呢。”
  其实当大专或中专老师,科研压力不大,也没有升学压力,课业也不重,是有很多时间和精力搞副业的。盛景当初提议李建设报师范,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
  如果他做着做着,想把副业转成主业了,就可以辞职不干,直接下海。
  “我一直没问你,毕业后你想做什么?”盛河川问道。
  盛景向来有主见,想做什么,该做什么,都有自己的想法与计划,所以盛河川也就问一问,他觉得盛景不用他操心。
  盛景觉得是时候跟盛河川摊牌了。
  “爷爷,现在是不是有人提倡搞活经济?”她问道。
  盛河川的嘴角噙起了笑意:“你从你老师那里听来的?”
  “对。”
  盛河川点头:“确实有这个说法,上头正在研究讨论。”
  他坐直身体:“说起来,方毅这小子前段时间发表了两篇文章,说的就是提倡改革经济的。”
  他看向盛景:“是他自己的想法,还是你给他提供的思路?”
  “他自己的想法。”盛景道。
  这个学期,盛景自己有上辈子的基础,把大一大二的课程都自学一遍也很轻松。
  可方毅纯纯土著一枚,第一次学经济类专业课,一学期把三个学期的课程学完,还是自学,且他还担任了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七七届班长。他的压力之大,时间之紧,事务之繁忙,可想而知。
  可他愣是顶住了压力,期末时参加大二的期考。考出来的成绩跟大二年级一起排名次,也排在了第十七名。
  而且作为一个曾经的记者,他在繁忙的学业中依然抽出时间看报纸。报纸上相关言论一出,他就敏感地察觉到了变动。
  对于经济改革,方毅是有想法的,现在又学了经济方面的理论,他自然有话要说,于是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文章投到了报纸上,很快便被刊登了。
  现在保存派还占着上风。方毅的文章立刻遭到了斥责。他便又写了一篇文章回应斥责文章。
  方毅的成绩与表现,不光让老师们大感意外,盛景也很意外,忍不住给方毅竖个大拇指:牛批。
  至于盛景自己,她的成绩不光是大一第一,大二也排在了第一。
  盛景炒旧饭,面对的竞争对手又是工农兵学员,考第一实在没什么可骄傲的。可方毅这成绩,她是真的很佩服。
  “那你呢?我记得你也是很支持改革的。”盛河川道。
  在他看来,盛景比方毅优秀多了,从成绩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且写文章她也不怵,没见当初高考,她语文成绩也很高,不就说明她作文也写得挺好吗?
  而且这种文章,不在于你文笔有多辛辣,在于你是否言之有物。从盛景平时的言谈中也可以看出,这孩子是很有想法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