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富贵人家都三妻四妾,更别提高门大户妻妾成群。女子数量本就少,还被富人占去了不少。
穷苦人家便靠“典妻”来繁衍子嗣,不少连“典妻”的银子都攒不够的,就别想有孩子了。
不愿意养女孩儿,男孩儿长大了又要靠女孩儿生儿育女,何其讽刺。
归根结底,是这世上的权势都掌握在男子手里。
穷苦人家养不活那么多孩子的事儿另说,为什么被舍出去的都是女婴?
若是女子也能为官做宰,振兴家业,那些爹娘在溺死女婴时,会不会有一分犹豫?
“好。”淑妃听见自己说。
明月向她伸出了手,她就不会辜负她。
她会跟着明月的脚步,明月走到哪一步,她跟到哪一步。
第133章
新年伊始, 并没有什么好兆头。
天气暖和些了,凉州城那边的战事越发频繁。战报发来的消息时好时坏,坏的时候偏多, 最近的几次战况急转而下, 尤其让人担忧。
赵明月忧心忡忡, 季尚书的火药威力还太小,派不上用场。
“要不要给凉州城那边增兵?”赵明月私下里问李尚书, “这若是云州城也破了,再调兵也来不及吧?”
勤政殿的大佬们接到战报皱了眉头, 但也没说要支援什么的。
幽州前面有凉州和云州挡着, 驻兵都是没怎么上过战场的那种。若是北魏破了云州城, 占幽州不是势如破竹?
幽州之后就是冀州了, 京城是有五万禁卫军, 都是精锐,可让若他们直面杀气腾腾的北魏大军,多半也讨不到好。
对方是骑兵,各地调来的兵可是大部分都要靠两条腿走来的。
一个不好,援兵还在路上,京城已经被洗劫一空了。
李尚书安慰她, “皇上带走了京中五万御林军, 再加上云州的驻兵,从凉州收拢回来的边军, 够了。”
科举没有军事这一项, 她对战事完全不懂。顾昱跟她说两军交战,精兵才是决胜的关键, 她也不是很明白。
她印象里只有后勤补给是非常重要的。
电视里要么是兵器被以次充好,要么是粮草没有及时送达, 导致良将含恨败北。
现在齐王拿出了兵器和粮草,粮草已经陆续发走一部分,兵器还在兵部屯着,真的不需要增兵么?
要不是知道勤政殿的大佬们都对皇帝忠心耿耿,她都要怀疑他们是想让皇帝死在凉州算了。
这都打几个月了,大佬们在勤政殿都极少讨论战事的。
她要问起,李尚书就是一句,“皇上身边都是精兵良将,战事瞬息万变,不用我等费心。”
赵明月心中腹诽,兵部尚书这么好当的么?
“前线战士们,你们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应变就好了,本尚书远在京城,不便指手画脚,坐等你们的好消息?”
赵明月担心,“可咱们也不知道北魏三十万大军里有多少精锐,多少是辅兵啊?北魏民风剽悍,辅兵也能上战场吧?”
李尚书胸有成竹,“皇上文韬武略,勇武过人,娘娘不必担心。”
赵明月一言难尽,看着人高马大,一脸正气的,居然是个皇帝吹。
你可是兵部尚书啊!你得靠实力说话啊!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才不枉你兵部尚书的名头啊!
赵明月还是不放心,“三十万呢,五个打一个,咱们大武将士再勇武也抵不住啊!”
“娘娘放宽心,没有五个打一个的说法,三十万兵马在一起怎么打?”李尚书道,“精兵的战力才是关键。”
好吧,她也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地方能让双方人马打成一团。前头的短兵交接,地方不够的话,后头的人也不能空降过去啊。
就算是地方够大,那么多人混在一起,将军们也没法指挥吧?
杀杀杀,杀累了被杀?
赵明月最后还是决定听李尚书的,主要是她着急也没用啊。
她又做不到让北魏弹指间灰飞烟灭。
乐观点想,就算北魏大军打来了也不怕,京中还有五万禁卫军,城墙这么高,粮食充足。各州府的请安折子那样情真意切,应该也会派兵来救。
还有齐地呢,齐地想要组起军队来肯定容易。
她才不信齐王那个老狐狸会没有后手,毫无保留的把全部倚仗送了出来。
还有狗皇帝,见天的打败仗也没见他着急。
那信写得缠缠绵绵,好像他不是去打仗了,是去观光旅游了。
凉州城里水深火热的不是你的老百姓?死的不是你的兵?居然还有心情风花雪月?
“漫天雪花飘舞,仿佛看到了明月你的身影!”“雪夜望京城,夜深不知冷。”
冻不死你!
帝制就是封建糟粕!
李尚书示意勤政殿的众人,面上多点笑,娘娘都急了。
张尚书嘴角扯出个笑来,知道,咱们心里再着急也不能露出一丝一毫。娘娘岁数小,没经过大阵仗,稳不住是正常的,太急了伤身。
薛四熬了一碗安神药,“娘娘也别太着急,皇上武艺了得,不会有事的。”
赵明月:我是担心他?我担心的是几州百姓的安危,担心的是北魏打到京城来了!
“这药还是你喝吧。”赵明月道,“薛太医你眼底都是青色。”
喝药了多睡睡,长长脑子。
慧娘进宫说凉州那边打了败仗的消息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赵明月抽空出了趟宫。
李尚书叫她不用担心,顾昱也说京中安稳,但她还是不放心。
这两人看着一副笑眯眯很听话的模样,都是狗皇帝的心腹,说不定是狗皇帝故意让他们这么说的。
狗皇帝让她监国,只不过是想给外人一个朝野安稳的假象罢了。
这接二连三的打败仗,怎么可能安稳?
时局紧张之后,紧接着就是粮价飞涨,百姓拖家带口跑啊。
说起来,现在工部季尚书将她引为知己,户部张尚书看她眼里有光,礼部许尚书一心推广拼音,看她的眼神颇为亲切。
吏部的袁尚书一直就对她很好,刑部刘尚书可以忽略,只有兵部李尚书一直就是一副笑面虎模样。
小路子公公也很喜欢她,顾昱这个皇帝心腹她一直也没打算争取。
反正狗皇帝不在,就是她说了算。
她叫顾昱去抄了张伴伴的家,顾昱就抄了五百万回来。
对她忠心不忠心另说,办事能力一流,只要他继续听话就好了。
一路上讨价还价的,叫卖吃食的声音还是那么嘈杂,看杂耍的围着一帮人叫好。
粮店前没有人排队,价格比之前还低了一文?
顾昱笑道,“张尚书早有所准备,有了娘娘的‘嫁妆’打底,事情好办多了。那些想靠战事挣不义之财的,刘尚书都给砍了。”
刘尚书,平时不声不响的,是个狠角色啊!
不对啊!
“这事我怎么不知道呢?”
砍人这么大的事,不都得经过她的么?
“大人们担心娘娘于心不忍。”
懂了,这就是又株连了呗?
欸,她确实做不来这种决定。
她要去掉“吉祥物”的标签任重道远。
赵明月去了玲珑酒楼,京中八卦圣地。
“他家的说书先生一直紧追朝廷风向,为说书奋不顾身,什么都敢说。”
这是宋瑾瑜告诉她的。
说起来宋瑾瑜也是个好的打工人人选啊。一起出宫的几人,活泼外向的孙娴早早遇到了合适的对象,温柔内敛的冯清君她们三也有了想嫁的人。
只有宋瑾瑜一直坚持不嫁人,打算过几年收养几个小孩儿。
这姑娘想法超前,“嫁人了还得孝顺公婆,操持一家老小的生计。虽有娘娘撑腰,婆家也不敢把我怎样,但肯定不比现在快活。”
有人撑腰,有银子,不怕惹事,不用搬砖,每日只需想今日怎么开心。
白富美的日常生活,赵明月向往的日子!
宫内有淑妃这个“贤内助”,宫外也应该有个宋瑾瑜这样的“外掌柜”啊。
赵明月今日穿了男装,粘上了顾昱准备的假喉结,描黑了眉毛,抹黄了脸,除了身板不壮,毫无破绽。
顾昱还教了她怎么压低声音,听起来更像男人。
赵明月觉得这厮说不定还是个女装大佬。
就凭他拿出来的这些道具,就知道没少干改头换面的事。
“话说皇上大年三十想到凉州城的百姓们还在北魏蛮子手中生不如死,一时怒上心头,当即就带人去凉州城底下打了一场。”
赵明月看向顾昱:这种军事机密你们也让茶楼拿出来讲?
大年三十跑那么远去凉州城打一仗?这是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事么?前头败了那么多场?凉州一直没收回来,怕祖宗来骂吧?
说书先生继续,“这开春几场虽然不顺,诸位也莫慌,胜败乃兵家常事。”
呵,这茶楼背后绝对是朝廷的人!难怪说书先生什么都敢说,都是有人授意的。
眼前的顾昱最有嫌疑!
他那大理寺一年审不了几件案子,手下那么多人,个个都是打探八卦的好手。
底下纷纷附和。
“先生说的没错,皇上御驾亲征,迟早打得北魏蛮子屁滚尿流。”
这位百姓对皇帝的信任未免也太多了些。打了几个月,输的次数越来越多,你是怎么对他建立信心的?
“咱们先皇当年打得西夷落花流水,这么多年也不敢探头,虎父无犬子,皇上也一定能赢。”
父和子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个体,生物遗传是很随机的,老虎有时候也叫病猫。
“凉州城的百姓确实可怜,还是咱们京城好,有龙气护着,哪里都没有京城安稳。”
京城安稳跟龙气可没半点关系,有五万禁卫军驻守,前头有凉州,云州,幽州挡着,北魏一时半会打不到京城而已。
“万一呢?北魏可是三十万大军,听说蛮子残暴凶狠,喝人血吃人肉的。”
“我大武也不是软脚虾啊,皇上都敢去凉州城,你在京中怕甚?”
确实,还有皇帝在前头撑着呢。
皇帝都没跑,百姓也没担心,她急什么。
赵明月转身就走,这京城百姓跟她想的不一样。
狗皇帝控制舆论很有一手,这都接二连三吃败仗了,百姓们还在信“皇帝吹”的话。
也不知这些人手往后能不能归她所用……
赵明月实在忍不住,“顾大人,这玲珑酒楼是你开的吧?”
顾昱摇头,“玲珑酒楼不是微臣的产业。”
是皇上的私产,没记在少府,由暗卫掌管。
皇上还是太子时就喜欢出宫听市井传言,即位后就收了玲珑酒楼。
“既然百姓都喜欢看热闹,朕身为一国之君当然得为民着想。”
一时意动,后来才发现用处极大。
再后来索性在各州府都开了茶楼酒楼,由暗卫经营,挣得的银子用作暗卫营的花销,一举两得。
既然百姓们都不担心,粮食、盐和布匹这些也没有涨价,赵明月就不管了。
凉州,云州离得太远,只要她自己不想着战事,确实也没太大的感觉。
不过她也嘱咐了大金,平日里多上街看看,一有异动,赶紧进宫告诉她。
春祭和周琚生辰是同一天,赵明月在贤妃一脸不赞同中定下了行程安排。
“小太子也太可怜了,洗三没办,满月没办,周岁这样重要的生辰,娘娘还要把他抛在一边。”贤妃唱念俱佳。
“爹不在,娘也整天忙,我们琚儿可真叫人心疼。”淑妃一双美目里都是怜惜。
赵明月哭笑不得,“宫中这么多人守着,生怕磕了破了,御膳房变着花样做吃食,还有太医随时候着,全天下还有这样幸运的小孩儿么?”
“再说了,他不是还有两个娘陪着。”赵明月道,“他将来要挑起江山重担,得早些学会自立自强。”
周琚抬起脸来,小嘴咧开,“娘,娘。”
唔,人类幼崽这个岁数肉嘟嘟软乎乎白嫩嫩的,笑容无邪,确实可爱。
赵明月亲他一口,“娘也是为了你的皇位在劳碌,你快快长大来接班。”
头天出发,第二天祭祀完回来,还赶得上晚上的抓周,两不耽误。
到了这个位置,才知道“形式主义”的重要性。
早朝上她居高临下,重要折子要她批复后才下发,初一百官进宫给她拜年,她发“福礼”……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百官慢慢习惯了听她发号施令。
勤政殿的大佬们让她做选择时,也会多讲讲他们的想法了。
祭祀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她作为“领头”的那个,会在百官心里留下烙印。
就算这烙印随着狗皇帝回朝会被遮盖,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浅。
但哪怕只有一个浅浅的印子呢,百官们也会在潜意识里认为狗皇帝死了,她是掌管朝政的最佳人选。
狗皇帝打仗去了,可能死在外头。没死的话,他身体不好,应该也活不了多久了。
他就是现在死了,她也能坐稳太后的位置了。
最好是杀了北魏慕容烈再死!
呃,还是先别死了。他在前头打仗,她在背后诅咒他死有些“忘恩负义”啊,良心过不去。
别想了,别想了,狗皇帝爱死不死。
狗皇帝不值得她花费心神,百姓安居乐业的画面才是她想看到的。
赵明月之前想不通,为何礼部的职能中,礼仪和祭祀排在了贡举和外交之前。
现在她知道了,这两项连皇帝都得遵守啊!
这礼仪给人分了三六九等,是绝佳的统治工具。
祭祀是整个国家机器洗脑,别说百姓们了,文武百官都奉为精神依托。
也不知道礼部是什么时候开始琢磨的。
祭祀这天,什么时候起床沐浴,穿什么衣裳戴什么头饰,上什么妆他们都提前定好了。更不用说跟着奏乐什么时候迈步,步子迈多大,祭拜弯腰叩首的位置和角度……
难怪许尚书坚持让她头天一早就出发,这一次次的“彩排”就得花一天。
这次祭祀齐王和赵无忧也来了。
“侄儿不在,本王给儿媳妇你撑腰。”齐王一副你不必太感谢本王的样子,“本王也不知道还有几年好活,先带着无忧走几次,等他承了王位也不慌。”
赵无忧穿着世子冕服,头戴冕帽,小脸一沉,颇有几分世子的威严。
赵明月捏捏他的脸,“都知道怎么做了吗?”
在祭祀这件事上,可没有对老人和小孩宽容的说法。既然来了,成为了仪式中的一员,那就不能有丁点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