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平步青云路——胖子家的学渣【完结】
时间:2023-10-13 14:53:24

  吃再多那也是吃的沈家的菜,当爹的又不是不能赚钱,还不能允许自家闺女多吃点?
  倒是沈莲,说是来庆贺小弟中了童生,就带了一篮子鸡蛋,其余啥也没有,吃的倒是不少。别说李家是老太太管家,就那老太太的精明劲,不可能会在这时候还抠门,连块肉都能舍不得吗?
  指定是被沈莲自己扣下了。处了那么多年的妹子,内里是个什么样,沈恪还能不知道?
  沈恪只有巧儿这么一个闺女,怎么可能允许被个外嫁多年不回,感情早就淡了的妹妹欺负?
第18章
  ◎入学◎
  既然想要帮家里创造点经济价值,沈锦直接泡进了书坊,专门找那些医药相关的书籍来看,打算从里面找出一些关于药性与种植相关的知识回头提供给二哥。他学过那么多年的中医,实在不想就这么放弃,能帮家里做点事也挺好。
  沈家私塾关门了,现在除了几个已经交了钱还没能出师的学识字的小孩,只有沈锦和赵子刚还在这里学习。
  甲班其余人都过了县试,一般来说算是出师,以后要么去找其他秀才继续读,要么回家自学,已经没有多少可教的了。赵子刚没去参加今年的县试,现在还是一介白身,加上还打算和沈锦联络加深交情,索性厚着脸皮留了下来,并没有要回自己的学费。
  而乙班那些还打算继续读下去的学子,则是被老爷子找关系送去了本镇另外两家私塾里就读去了。
  沈老爷子教书一生,不敢说有多大的成就,至少举人弟子还是有那么几个,还有一个还考中了进士,据说如今官运亨通,给老爷子送节礼也送来了很多孤本与大儒注释,存放在自己卧室内部的小书房内,平日从不允许任何人进入,连晒书都是自己亲力亲为。
  沈锦中了童生后,沈源就对沈锦开放了小书房的使用权,爷孙俩不再是一教一听的相处模式,而是互相讨论。沈源有着古代人对文化的即时式理解,沈锦有年轻人活跃的思维,爷孙俩经常因为某篇文章的某个句子吵得不可开交,直到把另一方说服,或是双方共同开发了新的理解方式为止。
  沈家人对此逐渐习以为常,并发展出时常拿着瓜子水果之类在一旁看热闹的习惯。其中以急于做“胎教”的徐若娘最为热络,每次必到。
  名副其实的吃瓜群众。
  今年的院试放弃后,下一次就得等后年,时间还宽裕。作为县案首,且是名列前茅中了童生的本镇学子,知县大人必然是要安排时间见上一面。
  只是得来的好消息,让沈锦懵了一下。
  “大人是说,推荐学生去府城的府学读书吗?”
  确定是府学?不是县城的县学?一步登天了吗?
  知县姓刘,据说是临廊郡本地人,考中举人后屡试不第,补官到清水镇做了个正八品的芝麻小官。不过人还不错,没听说有贪赃枉法的事情发生,平日处理案件和维护治安也算尽心。
  虽然也会收些小贿赂,但那是商户为了巴结上峰,减少自家麻烦的“必需品”,算是地方官心照不宣的灰色收入,倒也没什么。
  刘知县摸了摸留的好看的胡须,看向沈锦的目光带着和善。
  “没错,本官在府学有些交情,你天赋好,与其把你送去县学那等熬时间的地方蹉跎时间,不如直接推荐你去府学。
  只是,府学和县学不一样,县学可以免费收排名前列的童生,府学那里至少得是秀才才能入学,童生只能算旁听,需要缴入学费,伙食与住宿费也是必需。
  你可以回去和你祖父商量一下,看看是去府学还是县学,有了答案再来找本官讨要推荐信便是。”
  沈锦拱手道谢:“学生明白,多谢大人指点。”
  按照当前已知的资料,主管清水镇这边学子的县学是分属于桃花县,兴水县那边没有县学,学子也会到桃花县这边就读,而府学则是得去临廊郡郡城就读。
  且不说两地距离,多久能回家探望一次,桃花县周边不算什么富裕丰饶之地,没出过几个出息的,县学据说只有两个举人,分别是院长和一名教喻,也兼任副院长,其余夫子全是演讲经文多年,自觉年长放弃科举的秀才,讲的也不算多好,想在这里学识进步,希望极少,除非能得到那两名举人的青眼,拜个老师。
  府学中举人教喻十五名,总教全郡城各地来求学的学子,至今也不过几十个,加上交了赞助费的商人之子,也凑不出百人来。也有秀才做夫子的,但非廪生不可入职,教学那些成绩没那么出色的秀才,以及旁听的童生和商人后代,只有每月特定时间里,才能听到某些有时间的举人讲课。
  但是府城和县城的消费水平,绝对不亚于前世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部分发展更好的省份可能差距更大。
  回到家,把刘知县的话跟家里一说,刚还兴奋的不行的长辈们瞬间安静了下来。
  犹豫了半晌,陈氏看了看已经见怀的二儿媳,心里盘算了下家里还剩下的花销,再看看还一脸稚气的年仅七岁半的儿子,皱着眉头问道。
  “一定得去府学吗?县学不行吗?小鱼儿才七岁,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又没人照顾,我怎么放心啊!”
  沈源抽了一口烟草,思考了一下说道:“也没什么,之前他爹不是打听了郡城的房价吗,到时候在府城下面给锦儿买个小的院子应该花不了太多钱。让蓉姐儿陪读去,照顾锦儿不就好了?
  她还小,跟她弟弟去郡城呆两年见见世面,没准能学点东西回来,以后找婆家也好找。”
  至于为什么没说同样单身在家的沈恪,人家有闺女要照顾,最近陈氏还忙着给大儿子找亲事,根本不可能离开,沈源就连提都没提,省的儿子媳妇埋怨自己。
  沈蓉一听眼都亮了,眼巴巴期待的看着爹娘,就等着他们同意。
  徐若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只有沈锦出息了,沈家的地位能有所保住,以后自己的孩子才能沾得上光,丈夫种药田如果以后赚了钱,才有人保护不至于被当成肥羊。
  思考了一下说道:“爷爷,蓉姐儿虽然勤快,但也不过一个十二的小姑娘,府学会不会让女子进入是一回事,如果光是他们两个孩子去府城,也实在不安全。
  孙媳听说,很多去远方读书的学子都会在族中或是亲戚家选择个生活困难的,年纪大些的勤快孩子,咱们家也可以选一个,或者直接去人牙子那里花几两银子买一个男孩回来。
  到时候蓉姐儿只需要照顾弟弟的日常生活,出去买菜跑腿之类的就可以让那孩子去做,也不会连累蓉姐的名声不是?”
  沈源和儿子沈青对视一眼,有些意动。沈家族人虽然都是外来人,这么些年生下来也有了一大票族人。沈锦年龄小,但架不住辈分大,回村里的话得有一票男娃娃叫他叔,不愁压不住人。
  也因为是外来人,哪个宗族里都有那么几个过不下去的人家,不在乎送个儿子出去给人当下人,更何况还是给同族的族人跑腿。
  如果,真的能找一个不错的,到时候也可以教人孩子识字啥的,以后长大了想留在乡里就帮忙找个活计,想继续跟着沈锦就签个活契,他们家不至于连个孩子都养不起。
  不过,沈源是一直住在镇上的,对村里的族人不是很熟悉,这件事果然还是得落在孩子的亲爷奶身上才是。
  这么一决定,第二天一早,沈锦去衙门要了去府城的路引和推荐信,沈烈赶回乡下村里寻摸合适的男娃,沈恪则赶着骡车,带着两百两银子积蓄去府城找房子。按照爷爷的想法,如果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房子就先租,只要价钱合适就行,等有人卖房了再买。
  乐氏怕委屈到自己最疼的小孙子,偏心偏到骨子里,直接从自己嫁妆钱里拿出了五十两银子塞给大孙子,叫人给弟弟尽量找个好地段的房子,剩下的采办家具使用。陈氏虽然也醋婆婆偏心,但偏的是自己儿子,那就能忍。至于徐若娘,人家想的很明白,现在最重要的是小叔子沈锦,只要和沈锦打好关系,其余都不重要。
  可不能像曾经的大嫂李氏那样,为了银子把情分作没了。至于老太太的嫁妆,等老太太没了不还是得分给他们?沈家人看重亲情,小叔子怎么也不会独吞的。
  这一点,徐若娘看的很清楚,所以她一点也不急,反而很高兴。只有这时候沈锦占家里便宜越多,以后回馈家里就会越多。没事的,以后有占便宜的时候。
第19章
  ◎姐妹◎
  按照沈源给制定的计划,沈锦在家修整个两三天,家里给乐氏庆祝完生辰,便可以由沈青驾车送去府城入学。
  小儿子就要去府城那样的大城市去读书了,陈氏不希望孩子因为衣服简陋被同窗笑话,打算直接去相熟的铺子订上两匹不错的料子给小儿子做新衣服。
  还有大儿子,要准备相亲了,新衣服也得做起来,面上好看。
  因为桃花县与清水镇之间有座桃花山,山上有座百年老树,求姻缘最灵,导致周边保媒拉线的也不少。陈氏为了给儿子找个好的,也是为了抹除之前李氏留下的晦气,花了大力气挑了个名声最好人脉最广的媒婆,就指望给沈恪找个好媳妇,为沈家传宗接代。
  顺便气一气李家那一起子贱人。
  估摸着两个孩子的身量所需要的布,陈氏迈进自己常去出售自己绣品的绣坊。清水镇里只有两家卖布的店铺,而其中只有这家绣坊,才会出售缎子之类的上好布料,连细棉布都是南方运来最柔软亲肤的好货。
  当然,价格也不便宜。
  给小儿子买了足够做两身里外衣服的料子,给大儿子挑了一身,至于老二,人家有媳妇,就不需要老母亲多此一举。付了银子,陈氏还打算再挑一点绣线,到时候赚了银子也好补贴家用。
  这时。
  “掌柜的,”一个温婉平静的声音突然在陈氏身边响起。“你要的炕屏绣好了,你看看,值是不是这样的?”
  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脸上带着热情的笑意袅袅婷婷从后间走来。能以一个女子身份坐稳清水镇绣坊的大掌柜,女子有足够的理由对这群乡下妇女骄傲,但唯独对眼前这位年轻女子傲不起来。
  不为别的,只因为这女子有一手好绣活,绣出来的作品在府城也是被众多贵人争相购买的好货。
  清水镇距离周边县镇太近,如果得罪了人,人家卖去别家咋办?
  她得罪不起。
  “刘姑娘啊,真是稀客。这是之前说好的那绣品做好了?”
  刘桃儿点点头,脸上带着平静客套的笑意,把手里小包袱里装着的绣品拿了出来。
  “请掌柜的查看。”
  绣坊掌柜笑眯眯的接过料子,细嫩的手轻轻抚了上去。
  “哎哟,刘姑娘手艺还是一如既往的好,这绣品做的太细致了。下面太吵了,咱们到楼上谈?”
  刘桃儿淡然的点了点头。
  两人并肩走了上去。
  在一旁旁观了一切的陈氏懵然的眨眨眼,莫名的对那位“刘姑娘”起了心思。她是喜欢刺绣的,当初会愿意嫁进沈家,一个是因为沈家当时家底不错,日子好过,另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婆母乐氏答应收自己为徒,教自己刺绣。
  陈氏一直以自己绣工为傲,只是因为要操持家务,平日只能找碎片时间绣上两针,没法像刚才那女子一样制作大篇幅的绣品,但她的一个荷包也是要比其他人卖的多上十几到几十文价钱。
  可是刚才,陈氏凑巧瞄上了一眼,那女子那么年轻,绣出的寿比南山图居然比自己最好的作品还要精致几分,实在是让人见猎心喜。
  再想想刚才那女子面相,年纪应该不算小,起步就得二十岁,还会被称作“姑娘”的……
  陈氏眉头微微一皱,还是有点舍不得放弃,打算找人再打听打听。
  这么好的姑娘,看着也温和,还有一手需要静心才能做好的绣活,应该不是李氏那种没有家教的类型,也不会如沈莲那般是个面上光,就这么放弃实在太可惜了。
  这么想着,陈氏打算再等一等,至少等那姑娘出来,找掌柜的打听一下再说。
  而另一边,正防备着二堂姐的刘杏儿一脸不耐烦的在踢着路边石子。最近两年她一直在费心思找机会养护自己这一身皮肤,养的比富贵人家小姐还要白嫩,配着还不错看的脸蛋,也是个顶呱呱的清秀小美人,在村里也是有一批青年在追求,想把她娶回家当婆娘。
  可是刘杏儿并不满足,大伯家的两个堂姐生的太好,好到就算刘桃儿以寡妇克夫之名寡居在家多年,依旧有不少家境还不错的意图求娶。
  刘杏儿怕堂姐的福运太强自己抢不过,唯一的可能就是让她嫁的不那么好,最好一辈子孤独终老。可惜,就算她背地里传出刘桃儿克夫的名头,也挡不住那群看颜色的男人前赴后继。
  这让她怎么能不嫉妒?
  不过,好在刘桃儿自觉,自知自己是寡居之人,这将近三年时间甚少出过家门,更不要说是到镇上了,自然也就少了与沈家人碰面的机会。
  刘杏儿本来都要放弃监督了,只想着找机会让自己出现在陈氏面前,甚至找个机会勾搭上沈恪。谁能想到,就因为在农忙时间,刘桃儿居然因为绣线不够,要去镇上购买丝线?
  就不能等几天?等家里人空出时间帮她买?
  刘杏儿没来由的心里一慌,慌乱感让她根本没想过在乎自己刚刚保养的白皙了的皮肤,赶紧以陪伴为由,跟着刘桃儿进了镇子。
  然后,就被刘桃儿安置在拐角处。
  前面出现的都是体面人家,刘桃儿自己赚钱养自己,还有爹娘姐姐贴补,身上的衣服也是板板正正还带着绣花。
  而刘杏儿呢?她娘可舍不得花钱扯花布给个十九了还不打算嫁人的丫头片子用,自然她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哪里好意思穿着到这样的地方去啊。
  要不……直接跟她娘说,她要嫁进沈家?拜李氏那个笨蛋所赐,沈家日子好过是谁都知道的,沈恪还是长子,膝下只有一个没啥用的丫头片子,要是生了儿子那就是沈家的长房长孙,不愁老人不看重。
  刘杏儿的娘只对男人儿子和银子看重,只要跟她说了,一个黄花大闺女怎么也能得一笔不小的彩礼,她娘还能不答应?
  更何况,还能打李氏一家,尤其是她几个嘴巴厉害的嫂子的脸面。
  而如果沈家不答应这门婚事,以后自然也没脸再求娶刘桃儿,刘桃儿的机缘气运还是会被自己夺走,自己还是能比前世嫁的更好。
  因为自己是黄花大闺女,而刘桃儿是背着克夫之名的寡妇。再看颜色的男人,也得惜命吧?
  这么一想,刘杏儿反而不在意刘桃儿的去向了。来镇上的机会难得,趁着手上攒了几个铜板,还是给自己买点好东西比较好。
  刘杏儿转身就跑去另一家平价布店准备给自己扯块好料子做衣服穿。如果她换个方向往绣坊门口仔细看一下,没准就会后悔今天让刘桃儿出门了。
  拿了银子的刘桃儿心里开心,算了算自己的小金库,再攒一段时间也足够在镇上买一间最小的小院居住。家里嫂子们对有个寡居小姑子在家住有多大的怨气刘桃儿很清楚,只因为爷爷奶奶和爹娘还在,加上自己亲哥亲姐撑腰,倒是没人敢到自己面前说酸话。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