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请赐教——沐清公子
时间:2018-06-19 08:51:52

  陈姨娘点点头:
  “记清楚就是了,晚些时候大夫人要过目的。说来,你夫家姓周?倒有些耳熟。”
  周嫂子笑道:
  “妇的外家在大老爷手下当差,母亲是伺候七娘子的周嬷嬷。”
  “难怪了。”陈姨娘看看她,又道,“快入夏了,各房的窗纱需紧着换上。七娘子怕热,不喜茜纱,换做碧玉纱吧。老夫人年纪大了,怕光扰睡,记得多加一层流云纱,午睡时放下。”
  周嫂子一一应下,陈姨娘又嘱咐了一番,遂打发她们去了。倒是谢菱听得认真,方才的话,只细细记下。
  陈姨娘收拾了账本,向谢菱笑道:
  “委屈小娘子坐这一遭,可是怪无趣的?”
  “姨娘好厉害。”谢菱拉着陈姨娘,“家中琐事千头万绪,竟也有这样大的学问。我今日长见识了,难怪母亲看重姨娘呢!”
  陈姨娘笑笑:
  “小娘子见笑,都是些小事,不足挂齿,大夫人不嫌弃也就是了。”
  “菱儿自知愚笨,还要烦姨娘多教我。”
  “你是张夫人的得意门生,我能教你什么?家事琐碎,时日一长,小娘子们便厌烦了。你若常来看看,倒也是无碍的,只是别多费心神,惹一身苦累就不好了。”陈姨娘只笑着饮茶。
  谢菱连忙奉承感激,略坐一阵子也便告辞去。
  陈姨娘望着她的身影,只摇头叹了口气。要说八娘子谢菱,聪明也是真聪明,待人接物也很是妥帖。
  奈何同人不同命,这些账本家事,七娘早跟着大夫人学得七七八八。虽不是有意教她,潜移默化也就是了。
  这些日子,陈酿来探望陈姨娘时,不免说起七娘的功课。她如今像是开了窍,策论文章上竟颇有见解。
  别人许是不清楚,可陈酿是明白的。
  谢诜让他一介举子来教七娘,必有深意。哪里是七娘任性换先生?细细想来,张夫人到底深闺妇人,如何教她史书国策?
  而通史书国策的女子,其婿之贵可见一斑。若非天潢贵胄,必当朝中大元。
  陈姨娘收回思绪,只向身边丫头道:
  “你把对过的账簿送去大夫人那里,请她过目。”
  那丫头拿上账簿,一刻也不耽误,便直直往朱夫人那里去。
  七娘午睡起后,正在朱夫人处玩,母女二人一同刺绣过话,其乐融融。
  朱夫人遂吩咐一旁的金玲道:
  “去把方才的账簿拿来,给七娘子瞧瞧。”
  七娘停下针指,只细细看来。
  照理,谢府这样的人家,小娘子们是不必精于算计,与银钱打交道的。左右也不缺,何必太在意呢?
  只是若丝毫不懂,那便太过愚笨了。
  “母亲,你看,”七娘拉着朱夫人,“厨房的开销倒是越发大了。”
  “家中仆婢小子甚众,都要吃饭,自然就大了。”朱夫人笑道。
  “可是母亲,主家的院子皆有小厨房的,房里人的花销也是月底归在月例中。就府中下房人的分例,何至于这样多?”七娘捧着账簿,一脸不解。
  朱夫人犹疑地看着七娘,接过账簿仔细看了。她将大厨房与小厨房的账目一对,这才找到了关窍。
  账面瞧着倒是清楚,只是小厨房与大厨房的花销多有重叠,从前倒不曾在意。
  “去把管事的叫来。”朱夫人吩咐金玲道。
  “金玲别去!母亲,”七娘又道,“我想,他们也不至于在账上作假,多少眼睛盯着呢!况且皆是有据可查的买卖。”
  “你接着说。”朱夫人笑道。
  “我是想着,这些东西这般多,每日不知倒掉多少!真应了朱门酒肉臭的典故。”七娘噘嘴道。
  “你是说,减少采买?”
  七娘摇摇头,起身踱步道:
  “这东西也不值几个钱,骤然减少,倒叫外人看笑话,说我们谢府斤斤计较。只是粒粒皆辛苦,白白浪费,颇是可惜。”
  “小娘子有何高见?”金玲见七娘胸有成竹的模样,乐得顺水推舟。
  “昨日学上,陈小先生讲‘不患寡而患不均’。想来,汴京那般大,除了咱们这样的人家,也总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人,鳏寡孤独,皆为不均。若能略施救济,岂不两全?况且,咱们家有这糊涂账,别家未必没有,咱们起个头,自有人纷纷效仿,如此,也是功德一件。”
  “我的天!”金玲听得目瞪口呆,“这还是七娘子么?”
  朱夫人亦上下审视她一番。要说淘气惹事,七娘干得也多了,而今日的话,哪像是她说的?
  她自幼娇生惯养,竟还惦记着鳏寡孤独,想出这样的法子,倒难为她了。
  朱夫人欣慰地看着她,这孩子从前虽有些小聪明,却总不似方才有条有理。看来,那陈姨娘的侄儿,果然有些真本事。
  朱夫人又向七娘道:
  “你的法子不错,只是还有许多处需费心斟酌。我先同你父亲说,明日你拿一篇文章来,给他过目。”
  “啊?”七娘忽蹙眉噘嘴,“还要写文章?”
  朱夫人笑了笑:
  “不是有先生么?不懂的地方,多请教先生。”
  “知道了,母亲。”
  七娘作一万福,便往自己院中去。她一脸不情不愿,不过是随口一句闲话,竟摊上一篇文章!
  看母亲的意思,是要做策论么?她谢七娘又不考状元,做什么操这心!
  七娘只玩弄着手中的团扇坠子,一时无趣又丢开,只往陈酿的书房去。
 
  ☆、第三十二章 花非花2
 
  七娘打发了琳琅、阿珠,独自至陈酿的书房来。那一排竹似乎更青了些,七娘随手折了一枝,陈酿的书案上恰有个白瓷案瓶,想来是合适的。
  七娘自拨开竹叶往屋中去,他的屋子总是清静,而他,总是在书案前。陈酿正捧着一本翻旧了的集子,看得认真,倒并不知七娘已至。
  她蹑手蹑脚地来到他身后,“吓”的一声,猛然做个鬼脸。陈酿一惊,集子也落了。
  七娘大笑起来,狡黠道:
  “酿哥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陈酿拾起集子,合上放在案前,只笑着摇头:
  “也就是我,若你二哥在,又该说你了!”
  “可你是最好的酿哥哥啊!酿哥哥说过无妨的。”七娘托腮,撑在案上,只偏头看着他。
  “你呀!”陈酿笑道,七娘不讲理起来,他是拿她没有办法的。
  七娘故作得意地看着他,从身后变出竹枝,举在陈酿面前。她知陈酿素爱修竹,邀功似的道:
  “你的白瓷瓶呢?”
  陈酿一愣,下意识地看了眼案上的瓷瓶,已插了枝芙蓉,粉白的色,娇柔得紧。
  七娘端详一阵子,只道:
  “酿哥哥甚少插女儿家的花。”
  陈酿笑笑:
  “多谢你的竹枝,只是我院里的竹,迟早被你拔秃。”
  说罢,他便接过竹枝。博古架上一个影青瓷瓶恰还空着,他顺手插上。七娘见他起身,便坐在他的椅上,翻着那本旧集子。
  集子有些年头了,多是闺怨之词,偶有感时怀古之句,也颇是精致。
  这显然不是酿哥哥的集子,手抄的字迹工整秀美,倒是有些眼熟。
  陈酿见她正看,只道:
  “是许娘子的集子,那回在花园拾得,你替我还了吧。”
  七娘仔细瞧了瞧,开篇题了“浮沉散人”的名,想来是许姐姐的号。这倒不像她,像个女道士,闺阁娘子哪来这样寡淡的名号?
  七娘不解,因向陈酿道:
  “你怎知是她?浮沉散人,瞧着不像小娘子的号。许姐姐么,是走水路从徽州来,人又好看,应唤作‘玉湖西子’才是。”
  “你自还了便是,定不错的。”
  七娘犹疑地看看陈酿,再看看集子,也懒得去理会。左右今日是有正事的。她起身至陈酿身边,狡猾兮兮地看着他。
  陈酿岂能不知她,只道:
  “无事不登三宝殿,蓼蓼且说吧。”
  七娘莞尔一笑,只将方才在大夫人那里的事说了。她一脸得意洋洋,眼睛里透着一股子灵气与聪明。小小年纪,难为她想到这样的法子。
  “大夫人让你来问我?”
  “嗯!”七娘点点头,“母亲说,写不出便请教先生。酿哥哥,帮帮蓼蓼吧!”
  “你这法子,乍一看确是不错,只是不曾周全。”陈酿顿了顿,“你且坐下,我同你慢慢讲。”
  七娘一知半解地看着陈酿。他恰在院子里置了个席,带七娘去坐下,把小炉上煨的茶斟与她吃了。席在竹林间,颇得魏晋之风,他又着一身家常白衣,气韵风流洒脱。
  她只痴然看着陈酿,愣愣地接过茶盏,却也不喝。
  陈酿亦自斟了盏茶,只道:
  “你那法子,若只在谢府,也便罢了。若是推己及人,还需斟酌。”
  七娘闻声,这才回过神来。她遂问道:
  “是怕别家不愿么?”
  陈酿摇摇头:
  “不愿也便罢了,最怕是争相攀比,不愿矮人一截。到头来,硬着头皮捐财捐物,总有抱怨,岂不违了你的初衷?”
  七娘思索一阵,只道:
  “各家开支结余本就不同,不过是力所能及地帮人。存着沽名钓誉的心思,实在是不该。”
  “人心如此。”陈酿笑道,“再则,老人孩童便罢,其他呢?救济过多,人便懒怠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酿哥哥的意思,是给教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七娘恍然大悟,“是了,如此一来,即便有一日没了救济,他们总还能活得体面。”
  陈酿点点头,微笑地看着她,又把小几上的一碟蜜饯朝她推了推。那是七娘顶喜欢的糖霜腌青梅,从前陈酿还取了个雅号,唤作“玉雪团子”。
  七娘咽了咽喉咙,只道:
  “蓼蓼先作文章,罢了再吃。”
  她像是忽然开了窍,就着陈酿的书案纸笔,奋笔疾书起来。便是陈酿,也从未见过七娘如此认真的模样。
  他轻手轻脚地多掌了几盏灯,夜里用功,最怕她熬坏了眼睛。七娘倒是不觉,只自顾自地写着。
  陈酿遂不扰她,悄然退出书房,只在门外竹林间的小几前坐了,依旧饮茶作文。
  今夜的月光轻柔,他时不时朝窗中看,竹影映上窗棂,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七娘衣裙清淡,在轻晃的竹影中若隐若现,倒不见她平日的神气,尽是诗书浸润的温柔。
  她难得如此,那样的时光,显得很慢很慢。夜里静谧,只闻得轻风拂过竹叶的沙响,似乎一切的心绪都沉淀得心安理得。
  七娘欠了欠身子,方才一心作文,不觉已是后半夜。天有些发凉,有些莫名的清润。其间,陈酿进屋剪了多少回灯花,她是不知晓的,好在文章已作好了。
  她饮了口热茶,拣颗玉雪团子吃了,一面左顾右盼地寻陈酿。
  后半夜蓦地生了寒意,他却还在屋外席地而坐。七娘隔窗静静看着,他的白衣洒了层冷冽的月光,衣服的轮廓揉进月光与夜色中,只叫人觉得冷漠又疏离。
  七娘有些讪讪,她轻声唤道:
  “酿哥哥。”
  陈酿闻声回头,神情里亦沾染了月色的清冽。
  七娘又道:
  “夜凉如水,快进屋吧!已作罢了。”
  陈酿遂起身道:
  “琳琅在一旁的小书房等你许久了。我唤人去掌灯。”
  “酿哥哥要赶蓼蓼?”七娘委屈地看着他。
  “夜深了。”陈酿进屋,自点了盏灯笼,递到她手上。
  七娘不情愿地接过,他又取了件自己的袍子替她披上。青灰的袍子太长太大,已曳到地上,显得七娘弱不禁风的。他送她至院外,天还黑得很。
  琳琅扶着七娘,正待道别,却听陈酿轻声道:
  “还是我送你吧,夜深了。”
 
  ☆、第三十三章 花非花3
 
  七娘闻声,忙拖着袍子至他身旁,偏头看着他,笑着拉了他的衣袖便走。
  陈酿被她拖拽,直怕她摔了,忙道:
  “蓼蓼!花径路滑,仔细行走!”
  七娘这才放慢脚步。琳琅在二人身后跟着,手里捧着七娘的斗篷。她心下奇怪,分明带了自己的斗篷,七娘子却只愿裹着陈小先生的旧布衣。那有什么好的?又大又不保暖,果然是孩童心性呢!
  春日的花大都落了,倒是荼靡繁盛,丝丝袅袅,总爱勾住簪钗花钿,惹女儿家烦心。
  可七娘却觉得有趣,时常在荼靡架下穿行,每每经过,总要走一回。她心中是喜爱荼靡的,荼靡多情,才挽成柔丝留人住。
  陈酿书房至七娘闺房的路上,正有个小巧玲珑的荼靡架。七娘看了陈酿一眼,满脸期待,却不说什么。
  陈酿哪里不知她的心思?这孩子越发贪玩了!
  他只冷了脸道:
  “不行!”
  七娘霎时被看穿,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却还不依不饶的。
  她又道:
  “西南月落,城乌将起,左右睡不成了。酿哥哥陪我至荼靡架下,闲步一回可好?”
  “夜深了。”陈酿抬头看看月色,“别淘气!”
  七娘似未听他言语,直往荼靡架下去,一面回头:
  “琳琅不许跟着!”
  琳琅担忧地看了七娘几眼,也不敢去,只得作一万福,向陈酿求救:
  “陈先生……”
  陈酿叹了口气,最拿她的无赖没办法。他兀自摇摇头,便寻七娘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