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衣青箬
时间:2020-03-31 09:13:07

  
  草原地广人稀,能集结起几万兵马,就已经足够纵横驰骋。因此原本朝中官员们的设想中,大概只会有五万人马南下,所有的应对策略,也是针对这个人数来进行。而今二十万是五万的整整四倍,完全超乎预料,也给了所有人巨大的压力。
  
  “诸卿可有良策?”沉默片刻后,太皇太后开口问。
  
  刘牧川作为政事堂第一人,立刻站出来道,“以老臣观之,铁狼族二十万兵马,几乎是举全族之兵力倾巢出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只怕这一次南下,目的并不只是劫掠。”
  
  如此一来,议和的路可以说是被堵死了。二十万铁狼族人陈兵边境,就算朝廷肯拿出几十万两银子来议和,想来对方也不会同意。
  
  “刘大人言之有理,即便朝廷想议和,也得先打上几场。”张老将军沉声道,“若是能压制住铁狼族人,自然一切好说,若是让对方占据上风,只怕……”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所有人都能够想象得到,到时候的铁狼族人,绝不是一点银粮就能够打发的。
  
  “那就只有战了!”姚敏毫不犹豫地道,“我大楚堂堂天-朝上国,拥兵百万,何须怕他?”
  
  “难道就真没有别的法子了?”太皇太后却还是处在犹豫之中,战争是她毫不了解的领域,深知其不可控性,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她并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她说着转头看向顾铮,“顾先生可有良策?”
  
  在顾铮看来,太皇太后身上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她没有决断,始终在犹豫。即使做出了选择,也还是会瞻前顾后,生怕自己选错了。如此反复犹豫,反而容易误事。而这样的人,一旦结果不如己意,必然立刻就会后悔。
  
  而她身为上位者,不可能承认是自己决策失误,必然会将错误转嫁到别人身上。
  
  “臣以为……”他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忽然听得外间“轰隆”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地面也随之发出震动,让站着的众人身形晃动,险些直接跌倒。
  
  蒋老将军年纪虽然大了,却久经沙场,受过无数考验,第一个回过神来,满脸震惊地道,“莫不是又有地动?”
  
  众人立刻想起天顺三年的那一场地震,面色微变。好在这震动只是刹那间,很快就停止了下来,想来应该不是地动。太皇太后摆手让身边的内侍出去查探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让其他人继续商议。
  
  只是毕竟被打断了,一时人心浮动,倒是难以接续。顾铮见状,便不再开口,心里则揣测着,应该是贺卿动手了。
  
  而不久之后,内侍匆匆带来的消息,更是让他确定了这个猜想。
  
  “娘娘,大事不好了!”那内侍从外间跑进来,在门槛出拌了一下,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进了殿里,匍匐在地上,颤抖着道,“启禀娘娘……方才……方才后宫之中忽然电闪雷鸣,然后……”
  
  “然后什么?”太皇太后急得站了起来,“陛下可有事?”
  
  “不是……”那内侍将额头贴在冰冷的汉白玉地砖上,“是……是……养寿宫忽降天火……”
  
  “什么?!”此言一出,太皇太后惊得一巴掌拍在御案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
  
  至于几位朝臣,同样目瞪口呆,陷入将信将疑之中。
  
  莫说大楚立国百多年,就是再往前数上几朝几代,除了那些一看就知道是被人杜撰出来的所谓“祥瑞”之外,古往今来,从未曾有过如此奇诡之事。
  
  今日天气极好,这会儿又已经入夜,天朗气清,怎么看都不像会有电闪雷鸣,更何况是降下天火?
  
  但是他们毕竟久经宦海,几乎是立刻就将震惊的情绪给压了下去,转到了此事的影响上来。
  
  养寿宫遭遇天火,这意味着什么?
  
 
  ☆、第58章 这还不够
 
  
  天火者, 灾也。
  
  而天灾, 在这个君权神授的时代, 就是上天对君王、对朝廷的警示。
  
  而这一次……几位重臣逐渐回过神来,便开始互相交换眼神。
  
  往常的天灾多是旱白水涝, 与气候息息相关,偶尔会有地动山崩,共同特征是波及范围广,也没有具体的指向性。可这回却不同,不但降下天火太过奇异,就说养寿宫乃是太皇太后居处,这天火只出现在了这一处,别的地方都不受影响, 简直像是故意在针对她一般。
  
  若不是此事并非人力所能达成,恐怕众人都已经往这上面想了。
  
  而太皇太后在最初的惊怒之后,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脸色渐渐变得煞白, 身体也像是失了力气, 重新跌坐回了椅子上, 无力地靠着椅背,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顾铮也很惊讶。
  
  他是看着贺卿做出那些东西的,有多少威力也勉强猜到了一些, 却没想到,最终所形成的效果会是如此惊人。
  
  不过此刻,他也顾不上整理自己的内心的情绪, 向前一步出列,拱手道,“娘娘,如今还是应当派人查验,扑灭火焰,再进行封口,免得事情扩散。”
  
  太皇太后这才如梦初醒,连声道,“对对对……正该如此。”
  
  这件事情发生在深宫之中,又是现在这个时候,只要及时将消息按下去,便不虞会传到民间。否则她这个太皇太后被上天所厌弃,必然会成为千夫所指、人人唾弃的对象。
  
  太皇太后此刻显然已经失去了主心骨,说了这句话之后,又有些无措,不由看向几位重臣,艰难地道,“还请诸位臣工也一同前往养寿宫,看看情形如何。”
  
  虽然这种事情应该捂着,但在场的人都已经知情了,又是知道轻重的,不会将这种事泄露出去,太皇太后索性将他们当成了救命稻草抓住。有这么多人在,至少可以将局面稳定下来。
  
  几位重臣对视一眼,都没有拒绝,跟着太皇太后来到了养寿宫门口。
  
  幸而这一路上,遇到的宫人内侍们虽然脚步匆匆,但看起来倒并没有多少慌乱,直到靠近养寿宫,才显出几分嘈杂。
  
  远远地,他们就看到了那所谓的天火。
  
  淡青色的火焰在整个养寿宫大门上蔓延燃烧,将周围的一片都映出了青白的颜色,看上去有些渗人。这里聚集的人多,一部分正在灭火,更多的却都陷入了混乱之中。
  
  他们是亲眼看到闪电,听见雷鸣的,又眼睁睁看着这天火忽然出现,大部分人都被吓住,跪了一地,不停的磕着头,口中诵念着各方神明,祈求能够得到他们的保佑。
  
  幸而养寿宫本来就是给尊长们休养的地方,因此是与后宫隔离开的。这些宫人内侍没有乱走,消息也就没有传递出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否则若是引起整个皇城的喧哗与恐慌,事情绝对压不住。
  
  到了近前,太皇太后才发现,在这里主持灭火工作,压制着惶惶人心的,竟然是黄修。
  
  他虽然卸任了入内内侍省都知的职位,但因为太皇太后身边还没有得力的人手,所以仍旧每日入宫。幸亏他就在养寿宫,事情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压制住了众人,将一应事体安排得井井有条。
  
  众人见状,都不由松了一口气。
  
  然而很快,他们又紧张起来,因为那青白色的诡异火焰,竟是扑之不灭、生生不息。
  
  “拜见太皇太后。”黄修忙里抽闲,注意到了几人的到来,连忙过来问安,又汇报了目前的情况,“当时奴婢在屋内,并未看见,听宫娥内侍们所言,先是一道绝亮的闪电,继而雷声阵阵,这天火就降到了养寿宫的大门上。”
  
  “只有这一处?”太皇太后问。
  
  黄修点头,“正是。因着范围不大,奴婢便自作主张,组织了几人灭火。谁知这火焰却有些诡异,触之不能伤人,扑之难以熄灭。”
  
  太皇太后脸色越发苍白,身体看上去摇摇欲坠,却在身边内侍的搀扶之下坚持站立着,脊背挺得笔直,像是要维持住最后的尊严。但是面对这种情况,她显然也没有好的解决之法。
  
  倒是兵部尚书黄鹏正眉头一皱,有些迟疑地道,“臣听闻民间有鬼火之说,似乎正与此相类。”
  
  “鬼火?”太皇太后立刻捕捉到了这个词。
  
  “正是……”此刻十万火急,黄鹏正也没有费时间去解释,而是直接对黄修道,“民间传闻鬼火只有用泥土覆之方能熄灭,黄都知可以试试。”
  
  “奴婢这就去。”此刻灭火要紧,黄修答应着,朝太皇太后一礼,立刻小跑着离开。
  
  养寿宫遍地绿植,取土十分方便,黄修又直接命人将一部分花盆砸开,很快就有了足够的泥土,总算逐渐将那火焰熄灭。
  
  直到此时,太皇太后才领着众臣走了过来。靠得近了便会发现,这宫门只是看上去脏污了些,烧了那么长时间,竟是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可见那火焰,的确是天火。
  
  ——虽然按照黄鹏正的说法,应是鬼火,但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火焰如此诡异,又恰恰降到了养寿宫。
  
  八月底,一场场秋雨之后,京城的天气已经渐渐转冷。此刻暮色笼罩大地,又不知从何处刮过来一阵风。太皇太后抬头看着字迹被污的养寿宫牌匾,只觉得那风中冷意不断透过衣物往自己身体里钻,让她遍体生寒。
  
  事情虽然已经解决了,但却不能保证绝对不会传出去。毕竟宫中人多口杂,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来外间的窥探,太皇太后并不敢指望。何况就算当真按住了这个消息,在场诸人均是军国重臣,又亲眼目睹,总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而一个被上天厌弃,降下“天火之罚”的太皇太后,要如何交代?
  
  “诸位……”她开了口,才发现自己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好像是磨着嗓子吐出来的字。这让她狠狠掐了一把掌心,只觉得嗓子里像是堵了什么东西,叫人万分难受。
  
  却不得不继续说下去。
  
  现在朝臣们没说什么,是给她这个太皇太后留下脸面。但这种事,终究是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此事明显是针对她,就算想推出旁人来顶罪也不能。此事之后,她在这些本来就压制不住的朝臣面前,也将不会再有任何威信。
  
  若还想留下太皇太后的体面,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退一步,不叫别人逼到面前来。
  
  “太皇太后,西北之事还未商议出结果。”顾铮忽然开口道。
  
  太皇太后身体微微一晃,忽然轻轻颤抖起来,意识到给她做出抉择的时间其实很少,因为朝中如今的局势如此,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立刻裁决,根本无法停下来等她。
  
  西北也好,江南也好……太皇太后不是没有努力过,但直到现在她才发现,其实她对这些事情,根本没有任何办法。于朝政上,就算只是太平时期,她要跟上重臣们的各种决策都很艰难,何况是如今。
  
  之前的一切都不过是强撑,此刻却尽数暴露了出来。
  
  那种每天都在不停地做出决定,但其实并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带来什么后果,是好还是坏的感觉,其实糟糕透了。这段时间,她一直处在某种惶恐之中,而现在,这种惶恐达到了高峰。
  
  一时间心灰意冷。
  
  太皇太后整个人颓丧下来,微微一侧,将身体大部分的重量压在了身旁的内侍肩上,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脆弱和茫然,“诸位先生,哀家身体不适,只怕无力继续主持朝议。此事……此事就暂时交予政事堂……主持,拿出主意之后,再写条陈送来。”
  
  即使压在肩上时她觉得自己扛不住,恨不得立刻卸下这些压力,但当真要松开手中的权力时,太皇太后还是不免心下一空,茫然若失。
  
  表面上看她只是退了一步,维持住了颜面。可是太皇太后自己心里清楚,今日之后,她就是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将会一降再降,再难恢复。
  
  “太皇太后既然身体不适,自然应该好生休养。朝事繁忙耗费心力,臣以为,不该再让太皇太后烦心。”顾铮上前一步,语气十分诚恳地道,“若是一直忧心政事,只怕难以调理身体。”
  
  太皇太后心下不由惊怒,她已经后退了一步,将决策权交给了政事堂,这还不够?
  
  她紧盯着顾铮。这个人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知道顾铮顺利进入政事堂之后,她才发现,其实她从来没有掌控过他,而他也并未因为这所谓“提携”之恩而偏向她,反倒处处与她作对。
  
  满朝称赞的大才子、能臣干吏……太皇太后忽然若有所悟。
  
  因为顾铮注定会走上这条路,就算没有她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所以这提携之恩,也就不占多少分量了。她这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喜欢任用私人。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