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赋——十九同尘
时间:2021-10-13 09:17:44

   《闲情赋》作者:十九同尘
  文案:
  【女主视角】阿鱼跟着母亲进了书香大族,身份尴尬的她面对身份高贵的嫡母嫡姐、美艳无双的姨娘庶姐,本以为会遇到刁难,不料竟被抱了个满怀,原来大家族中未必就有姐妹相争,不如诗酒趁年华,闲来看花,醉后烹茶。
  婚事?“莫急莫急,今科榜下捉婿,东华门外绿衣郎,看上哪个你自己说。”
  阿鱼表示,我的满腹心机在杜府缺少用武之地啊!
  【男主视角】我敢肯定她爱我,嗯,她爱我。
  朝代背景:架空(以北宋国情、风物、人文等为参考大背景,有挺多偏离的地方,只是参考)
  排雷:前期基本没有感情线,主要是家长里短跟姐妹间的情谊,男女主的爱情并不轰烈,只如细水涓涓。大概就是琐琐碎碎的日常,女主为了过好自己的生活,为了保护家人朋友而争斗……
  一句话简介:姐姐妹妹站起来!!!
  立意:女孩子间要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内容标签: 豪门世家 天作之合 市井生活
  搜索关键字:主角:李陶(阿鱼) ┃ 配角:灵雨、杜杙等家中姐妹 ┃ 其它:姐妹情深,还有甜甜的爱情
  作品简评:vip强推奖章
  本是市井小民的阿鱼进入书香大族,即便身份尴尬,却未受刁难,府中尚有身份高贵的嫡母嫡姐、美艳无双的姨娘庶姐,皆是温和良善人,只论诗酒与花,不说尔虞我诈,她在闺中体会了亲情温暖,后来也遇上了值得倾心相守之人。本文不落俗套,人物鲜活,情感细腻,女孩子们会为了保护家人而付出,书中的亲情温馨、爱情动人、友情真挚,值得品味一番。
 
第1章 
  东京城中太平日久,风物繁盛,御街楼上,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繁盛之内,市井之间,正是万家灯火时。
  七岁的阿鱼坐在家门口的石墩上,望着巷子头的日光渐渐隐去,听到屋内传来母亲的呼声,急忙踩上她的破布鞋回家去,“娘呀,我看到安大叔他们家又来客人呀,端的米呀肉呀,还有大红枣。”巷子弯弯绕绕,安家住在巷子头,阿鱼家住在巷子尾,
  阿鱼的娘是个身材瘦削的清丽妇人,听见阿鱼的话扶额笑了笑,挥手让大女儿将阿鱼搂进屋子来,“人家那是来拜先生的,安家大小子前几日说是被应天书院准许入学了,大家都说是他是神童呢。”她是江南人士,虽入东京多年,说话间还是不免带上乡音,带得两个女儿也跟着学。
  “神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下水了还是要我救。”阿鱼挣开姐姐的手,得意地昂起头。她姐姐灵雨趁阿鱼挣开手时牵住了她,带着她去水缸边洗手,摸到阿鱼手上的泥沙,口中不免念叨几句:“你又去玩沙粒子,跟谁去的?还救人家,要不是你贪玩引得那群小子过去闹,人家怎会落水?”
  阿鱼被数落惯了,笑嘻嘻地在水盆里搓手,“跟小牡丹去玩的,她告诉我抛石子。”
  灵雨见她搓干净了手拿起一块灰白棉帕子给她擦手,听到小牡丹的名字面上一冷,眉头一皱,“说了多少次少跟她玩,一家子惯会占人便宜的,小牡丹才几岁她娘就说哪些没脸皮的话,方才她是不是带你去安大叔家了?怎么,你也要跟小牡丹学怎么占人便宜?”
  文小河看大女儿一脸的大人模样不禁失笑,“她又懂得什么?倒是你小小年级,怎么担心得这么多,小牡丹也还小,没那些坏心思,小孩子玩闹罢了,任由她去。”灵雨听了母亲的话更是生气,放开阿鱼的手一下子坐在门槛上,“咱们巷子里这些丫头就数小牡丹最机灵,阿鱼最笨了,小牡丹她娘还老爱在阿鱼面前说些糊涂话,我就不爱让阿鱼跟她玩。”
  阿鱼见姐姐似是恼了,连忙蹭过去,双手在姐姐肩膀上假模假样地锤了几下,声音不免带着几分稚气地哄道:“阿鱼再不跟小牡丹玩了,姐姐不气啊,不气哦。”灵雨自然知道这丫头是在哄她,哪天小牡丹拿个野果子给她就又跟着去了,但是语气总算缓和了几分,“你知道就好。”
  文小河见了摸了摸两个女儿的头,温柔道:“好了,去叫你们爹过来吃饭了。”姐妹俩这才牵着手出了屋子,去院子里的驴棚叫父亲。
  阿鱼的父亲是个路边说书的,少时也读过书,只是后来摔坏了腿无法科考。出生时老父大字不识请了个算命的为他起了个名唤作李书匠。相貌也整齐,只是因为腿上有疾难以找到活计,年轻时跟了个好师傅得以在东京城里最热闹的瓦舍里讨生活,但是三十好几了也没讨上个人过日子,还是他师傅过世前做主为他讨了文小河。
  文小河原先也是在瓦舍中唱戏的,颜色好的时候跟一个进京赶考的举子成了鸳鸯,后来那举子却没了影踪,文小河怀着身子,月份大了也唱不了戏了,李书匠师徒二人好心收留了她,过了几年便跟李书匠成了亲。这两口子都是温良性子,李书匠师傅去世后瓦舍里渐渐容不下他,夫妇二人在平安巷赁了个小院子,虽是破旧了些但是总算有个安家立命的地方,平日里李书匠就在街上支个桌子说书,文小河在旁边卖些浆饮,日子过得也算顺遂。
  见得两个女儿过来,李书匠将驴系好,给驴喂了把草,附身抱起小女儿,笑道:“方才怎么听见阿鱼在喊大红枣?是不是想吃了?”灵雨又是一脸不高兴,“阿鱼这个没出息的,尽想着人家的东西。”抱怨完才跟父亲说清原委,李书匠听完也是一脸不赞同,单手抱着阿鱼,一只手牵起灵雨走出驴棚,“灵雨说得对,旁人家再好的东西咱们也不兴得惦记,过几天爹带你们去金明池玩耍,咱们去喝荔枝膏。”
  吃饭时文小河不免与丈夫说起了安家的事,“我们是该上门庆贺,只是这几天他们家人来人往,总寻不到合适的时机去。”
  “应天书院最重品德才学,年年有不少志士前往求学,但是入学条件苛刻,秉舟如此稚龄能得入学确实惊人,不过安家向来不缺什么,想来邻里邻居的,也不需那么多礼节,待会儿我去一趟,我还有支狼毫笔,再去买几刀纸,应是够了。”李书匠道。
  文小河想着平时两家交情,这份贺礼倒是够了,便点点头,想着吃完饭趁天光先拘着两个女儿在家中练字,让丈夫去一趟便是。
  安家正是一派热闹景象,安迁早年州试也曾考中过举人,但是省试却屡次不中,又得从州试重考,只是说来奇特,他连着考了三回都中了举人,回回省试都不中,一直未有寸进,便在家中置了间私塾,好在妻子嫁妆丰厚,加上年年教导些学生束脩也不少,是平安巷中最富裕的人家。今年长子安秉舟才十岁就获得了应天书院的入学资格,属实令他面上添了不少光,这些日子来拜访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若非妻子时时提醒,真要日日沉溺在夸赞声里。这天用过饭,安迁正在院中陪老父说话消遣,便见到几个邻居联袂而至,忙招呼妻子拿几方凳子出来。
  众人让李书匠走在前头,因他是说书人,也读过书,巷子里的人向来爱听他说话。“早几天就听说秉舟考进了应天书院,只是忙得顾不上来祝贺,加上安兄这里日日宾客满朋,想是晚几天来,也让安兄歇口气。”
  院中众人都笑了起来,安迁笑着招呼邻居们落座,让妻子端茶汤出来,“多谢乡邻们体谅了,怎好让诸位上门,本该叫上几桌好菜宴请乡邻,却着实是抽不出空来,还劳累诸位前来。”
  “安兄这是什么话,几步路就过来了,倒是我们没什么厚礼,净是些纸砚笔墨,望安兄跟嫂嫂不要嫌弃才是。”说完李书匠就跟乡邻们将手中贺礼一一递过,安家夫妇这边自是一番推辞不提。
  巷子中也有家中供了读书人的,不免要请教安迁一番,“我家那小子眼看二十岁了,原先也在安大哥这儿读了几年书,后来才去了书院,只是这几次州试都不中,哪日得空了还要请安大哥帮忙指教一番。”“这个自然,改日你让他上门便是。”
  “那我提前谢过安大哥了,倒是怎么不见秉舟这孩子,平日这个时候不都在巷子里蹴鞠?”
  “这几日家中人多,我怕他心性浮躁,让他去外祖家暂居几日。”这也是安迁与妻子付氏商量过后的决定,稚子心性最易更改,这些时日家中宾客来往甚多,个个都带着赞誉之词,连他听了都不免飘飘然,更遑论小儿了。付氏娘家是画商,来往之人也不乏富贵,故而家中人都算见过大场面,安迁的老丈人更是在他嘱托千万莫要因此骄纵外孙时扔来一句“十二岁的进士老朽都见过了,秉舟也不足为奇,且宽心。”
  众乡邻也跟着点头,“正是如此。”又有邻人道:“如若不是这些年少有童子试,秉舟去考了未必不能中个进士。”安迁听了忙道:“秉舟虽做得几篇诗赋,即便考了童子试想要赐个进士出身却不万万不敢想的,还是等他老老实实考常科。”此后自是一番宾客尽欢。
  夜间夫妻夜话时,付氏仍不免提醒丈夫几句,“我看这几日上门来拜师求学的人没几个是真因你学问好才来的,怕是都想着来沾沾秉舟的文气,句句话都说考中了有厚礼,届时若是考不中,恐怕还会多生嫌隙,你可要谨慎着些,也不是个个都能收的。”
  安迁心中自然明白,拉了拉妻子的说温声道:“为夫心中自然知晓道理,白日里高朋满座,我多少年前的酸诗都说是屈艳班香,到了晚上见庭中空明,心思也澄澈了不少,多亏良人时时提醒着我。”
  夫妻多年,付氏听丈夫如此说心了安定了下来,开始说起今日上门的乡邻,“也真是有心了,王叔公跟李家大哥自己日子都过得拮据,还送来了这样好的礼,之后李大哥家要是生了个小子,不论束脩多少你可都得收这么个弟子。我看了那支狼毫笔,可不比我早些年在娘家见到的好东西差。”
  安迁叹了口气道:“李兄若非腿脚不便,在功名上怕是要进取过为夫不少。少年时一起读书,先生便赞他《春秋》解的最好,后来他摔了腿,我随先生读书时他便跟着瓦舍艺人学手艺。后来又跟他师傅学写话本子,练得一手好字,说书时品评前人诗文亦常有可取之处。那支狼毫笔,恐也是多年前他师傅给他的,这些年不舍得用,倒便宜了秉舟。”
  付氏闻言也不免唏嘘,“真是造化弄人,李家嫂子也是命途多舛,两个可怜人碰到了一起,却不曾见他们日日哀叹叫苦,回回见到灵雨跟阿鱼两个,真是灵秀可爱,像大户人家的姑娘,可见他二人真是坚毅豁达之人。”
  巷头这边说完,再看巷尾的李家。月影横斜过树梢,晃进了窗。沉睡的阿鱼枕着母亲的衣衫,依偎在姐姐的怀里睡得香甜,一帘之外是父亲跟母亲沉稳的呼吸声。
 
 
第2章 
  三月一日,新郑门外,金明池畔,罗绮飘香,处处人声鼎沸。
  池畔有桥名仙桥,桥北尽头有座五殿供人游玩,李书匠跟文小河就在此支起了摊子,
  今日李书匠不说书,夫妻二人只是卖浆饮,阿鱼跟姐姐各自捧了一碗荔枝膏水吃着,这味饮品原料对李家夫妇二人而言有些昂贵了,坊间鲜有人买,今日金明池大会倒是可以放开了多做些,两文钱一碗十分好卖。
  不少游人见着阿鱼姊妹两个喝得香甜而被吸引过来,加之李书匠今天来得格外早抢占了桥头位置,游人下了桥便见到了浆饮铺子,故而十分好卖。阿鱼人小吃得慢,灵雨也不急着吃完,看到父母忙碌看护妹妹更加谨慎了。等李书匠夫妻二人卖完浆饮也不过日中,转头看见两个女儿竟还各自捧着半碗荔枝膏水,文小河想着让她们赶紧喝完收摊了,“快吃完了我跟你爹好收拾干净。”
  “吃不完了啊娘。”阿鱼似是极为苦恼地哀叹了一声,捧着碗递到李书匠跟前,“爹帮我吃完。”灵雨也仰头笑看母亲,“我跟阿鱼吃了半碗,娘跟爹也吃。”
  夫妇二人对视一眼均笑出了声,李书匠率先拿起阿鱼手上的碗,一口饮尽,笑着对妻子说:“这两丫头这是盘算着孝顺咱们呢,还是快快饮了,我们一家好玩耍去。”文小河也笑着接过大女儿的碗,吃完一家人利落地收拾了桌椅摊子架在驴车上,将驴系在五殿外一颗柳树,托一个在这儿摆文玩摊子的熟人帮忙看住。
  小牡丹一家正好支了个糕点摊子挨着他们,文小河收拾完了就过去招呼了几句,阿鱼见了就想跟着过去,被灵雨一把拉住低声训斥:“不许过去,刚刚要不是我看着你,你的荔枝膏水就被她哄去吃了,今天不许跟她玩。”
  阿鱼仰起头对姐姐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小牡丹她娘刚刚骂她了,我方才就是去安慰安慰她哦,才没有给她吃。”
  灵雨自然不信她,看到那边小牡丹招手把阿鱼看得更紧了,等到文小河回来赶着驴车走了也没松开妹妹的手,阿鱼只能也对小牡丹招招手。
  一家人先是进了五殿中的大殿,这里虽然设置了御用帷幄,非圣驾降临时却也不禁止百姓游玩,五殿上下回廊中均有大小博戏场所,游人往来如织,车盖相望。阿鱼被母亲抱在怀中,手中捏着个糖人,看姐姐跟父亲打槌球。殿外不远处有个水榭,上面集了些文人,正中坐了个谈琵琶的女娘,隐隐有些弹唱声传来。
  阿鱼见父亲槌球总是拖延,急得要下去帮忙,突然听得了一声招呼,原是安家一行人。
  安秉舟安明先两兄弟各穿一身整齐的青色新衣,安明先腰间还缀了块玉佩,阿鱼见到他们先行问了好:“安大叔好,安婶婶好,秉舟哥哥还有明先哥哥好。”灵雨闻声也急忙站起来问好。
  付氏笑着摸了摸姐妹俩的脸,安秉舟兄弟俩也十分有礼貌地回了礼“李大伯李大娘安好”,又转向灵雨跟阿鱼,“灵雨姐姐好,阿鱼妹妹好。”
  两家人等几个小孩儿互相问候完才开始叙话,安迁拉起还蹲在地上的李书匠,调侃道:“李兄好兴致,在这回廊上跟孩子玩起了槌球。”
  李书匠也不觉羞赧,豁然笑道:“看旁边有买槌球的,正好今日下午得了空,这地方又比前头空旷,正好陪我家灵雨玩几回。”
  “你倒真是个自在性子。”安迁赞道,又转头跟妻子商量,“我看这地方倒是清爽,便在此歇歇脚,我跟李兄说几句话,你也带着孩子跟李家嫂子叙叙话,平日总是奔忙,也少这样的机会。”说完就拉过李书匠在回廊一侧坐下,文小河跟付氏也带着孩子坐在一边。
  这是安秉舟考上书院之后阿鱼第一次见他,“秉舟哥哥,我听说你考上了书院,是仙童哦。”
  “笨阿鱼,是神童了。”时年九岁的安明先十分崇拜哥哥,听阿鱼说错连忙纠正,这边灵雨却是不高兴了,“不许你说阿鱼笨。”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