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既方便行动,又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谢清韵安全。
不过因为谢清韵身份特殊,虽然入住了薛府,却是连薛府中人也不知道谢清韵就是皇帝。
不过因为是恩人的女儿,又有薛放提前打招呼,谢清韵一行人还是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薛放母亲甚至亲自出来相迎。
老太太七十多了,眼不花手不颤,将人迎进府后,便端着杯茶开始同谢清韵话家常。
“这位黄姑娘,今年多大年纪了?”薛老太太问。
谢清韵笑得甜甜如邻家姑娘:“虚岁十九了。”
薛老太太点点头:“十九岁了还未许配人家呢?”
“是啊。”
谢清韵似乎有些惋惜:“双亲去世得早,没人给做主。”
薛老太太哎哟了一声:“真是可怜的孩子,这么多年一定很苦吧?你双亲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谢清韵道:“永平三十五年。”
“啊,那不是就是安和元年,新帝登基的年份么?”薛老太太惊讶道。
知道真相的银生银月眼观鼻鼻观心,听到这里默契低下头去。
谢清韵点点头:“是啊。”
薛老太太叹了口气:“那年可死了不少人呢。”
许是将谢清韵当成了当年政变的受害人之一,薛老太太识趣没再多问。
她目光很快转向谢清韵身旁一直沉默的天僧:“这位便是黄公子了吧?”
谢清韵笑眯眯:“是啊,家兄性格孤僻,不爱说话,让老太太见笑了。”
薛老太太摆摆手,正要说些客套话,余光就见到一个桃红色身影走进来。
“光儿。”薛老太太满眼慈祥,赶紧招呼。
薛景光走进来,微微俯身:“给祖母请安。”
薛老太太连连点头,拉着孙女手在自己旁边坐下,将谢清韵介绍给她:“这位是黄姑娘,你爹爹恩人的女儿,今后要在咱们家住段日子。”
“她小你几岁,是妹妹,你可要让着她些。”薛老太太嘱咐。
薛景光笑道:“祖母看孙女儿可是那促狭的人么?府上来了玩伴,孙女儿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亏待妹妹?”
薛老太太佯怒道:“犟嘴!”
眼底却分明带着宠溺。
谢清韵看到这祖孙笑闹的一幕,心里羡慕。
她没有祖母。
据说是因为父皇登基的时候年岁太小,大臣们怕她祖母干涉朝政,逼着她出了家。
而后不过几个月,她祖母便自缢死在了尼姑庵。
此时薛景光也看向谢清韵,好奇打量着:“妹妹可读过些什么书没有?”
谢清韵道:“读过一些,但是不多。”
薛景光点点头:“读过就好,女孩子是要读些书才好的。”
听见她提起这件事,薛老太太就忍不住唉声叹气:“你当谁都是你啊?每天不想着日后如何做个贤妻良母,净去琢磨那些没用的四书五经。”
她虽然这样说着,眼角飞扬的骄傲却暴露了内心。
她孙女很厉害,是江南有名的才女。
前几年还去了京城帮着薛放处理过一段时间政事,薛放来信夸她天分很高,人也聪明。
薛景光笑道:“当今圣上就要放开女子科举,待孙女他日高中,便是他们男子入我薛门做个贤夫良父了。”
薛老太太哎哟一声,点了点她额头:“你怎么敢说这种话!”
“那女子科举不过是放出了个消息,就被反对成那样,如何真能成气候?”
“再说此事皇帝也未曾再提,想也是放弃了。”
“唉,说到底也是几千年的礼教,老祖宗定下的规制,怎是说改就能改的?”薛老太太叹息一声。
薛景光却不服气:“皇帝说过的事,从来言出必行,不曾有一件食言。”
“况且,天下读书人的老师就在江南,大不了我去求他,只要他开口,那些个反对的声音都要靠边站!”薛景光信誓旦旦。
薛老太太摇摇头,觉得孙女真是疯了。
“就凭你?怕是连那位的门槛都摸不着就被赶出去啦。”
“你看那楚王,难道不是学富五车又位高权重?”
“半个月了,照样日日吃闭门羹。”
“楚王尚且不行,你又凭什么能打动人家?”
薛老太太道:“只怕是当今圣上亲自来江南,那位都未必肯接见。”
“更别说当今圣上根本不可能因为这样一点小事就千里迢迢跑来江南了。”
女子科举,虽然令人憧憬,可实在是不敢想啊。
薛家老太太和薛景光你一言我一语,各执一词。
丝毫没有注意,一旁的谢清韵在听见“楚王”二字后,便陷入了沉默。
楚王?
叔叔?
他为什么会来江南?
又为什么要日日去拜访那个人?
谢清韵眼底闪过一丝迷茫。
第四十一章 寻办法
算算日子,这已经是谢言在孔学舟门前的第十六天了。
十六天里,无论狂风骤雨还是烈日炎炎,皆未曾动摇他求孔学舟出山的决心。
到第十日,甚至来传话“夫子不涉政事”的童子,都不再出现了。
他们已经放弃请他回去了。
但谢言不在意。
他知道那是皇嫂当年的梦想,也是他这个做叔叔的,最后能帮到清韵的事情。
所以他愿意再坚持一下。
又是一日阴雨,谢言早早便到了孔学舟门前。
比起烈日来,阴雨天反而没那么叫人难熬。
只是黏黏糊糊的,不太舒服罢了。
谢言立在雨中,做好了会被淋上一天的准备。
却突然有一把伞撑在头顶,为他挡住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谢言面无表情:“本王说了,无需送伞。”
只是那把伞并没有离开头顶。
谢言顺着撑伞之人的手看过去,才发现来人并不是府上下人。
是张他不认识的面孔。
那男子头戴着帽子,与衣服相连,遮住额头。
却依然挡不住剑眉星目的俊雅,以及周身温润宽厚的气质。
“你是谁?”谢言问。
“为王爷送伞之人。”天僧道。
谢言皱眉:“为什么?”
“受人所托。”
“何人?”
天僧不答。
他将伞向前递,谢言看了眼,没有接。
“陛下离开京城前,留了圣谕。”
天僧缓缓开口:“若她遭遇不测,皇位传于楚王。”
“荒唐!你怎敢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谢言听后,丝毫没有欣喜,只有愤怒。
等冷静下来,才终于发现不对:“陛下离开京城了?”
“她去了哪里?”谢言问。
天僧摇了摇头:“不可说。”
…………………………………………………………
虽然知道了谢言也在江南,但谢清韵并没有要走的打算。
她原本也是要来找孔学舟的。
他是圣人的后人,本身也是位著作等身的学者。
虽然他没有做官,但他开的书院遍布整个大齐,他编纂的书亦是读书人人手必备的珍宝。
所以孔学舟也被称为是全天下读书人的老师。
孔学舟不曾做官,但谢清韵幼时还是和他有过一些交集的。
因为他当年极为欣赏自己母后的文采,所以曾亲自前往京城觐见帝后。
也是通过这次来京,他在帝后的拜托下,为自己和兄长上过几堂课,有半份师徒情谊。
谢清韵这次来找他,就是想看看他可不可以出面帮自己一把。
不过看叔叔的行动和结果,这位老师大抵是不会轻易赞同自己女子科举的想法了。
况且那边终日有谢言守着,谢清韵也不好登门。
若想改变科举,她需要另辟蹊径才行。
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谢清韵找到了薛景光。
后者正在温书,见谢清韵来,将手中笔放下,微笑着打招呼:“黄姑娘可是觉得闷了?”
谢清韵摇摇头,没有客套,直接开门见山:“前些天,你说若是女子科举能成,你定能中个状元回来?”
薛景光愣了愣:“是啊,怎么黄姑娘也有心要参加科举吗?”
谢清韵摇摇头:“不是这个。”
“你有没有想过,若女子不能参加科举怎么办?”
薛景光斩钉截铁摇头:“不会的,皇帝向来言出必行。”
“那你有没有想过她也可能被大臣绊住手脚?”
薛景光:“……”
这个她没有想过。
主要别的皇帝倒是有可能,可现在那位皇帝……?
会吗?
然而谢清韵已经开口:“与其凡事依靠皇帝,为什么我们不能主动做些什么帮帮她呢?”
薛景光思索了一下,觉得谢清韵的话有道理。
“可是我们要如何才能帮皇帝呢?”
谢清韵握拳:“当然是想办法先让天下人看见我们女子的存在!”
第四十二章 百人书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谢清韵和薛景光跑遍了整个江南城各家各户有在读书的女眷。
她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将读书的女子们联合起来,主动争取女子的科举权。
有薛景光在,她们找起人来并不麻烦。
毕竟薛景光原就因为爱读书结交过不少闺中密友,平日里常凑在一起举办诗会,联系紧密。
只是她的朋友虽然多,可像她一样想参加科举的女子却并不多。
大多数人甚至直言,自己读书也不过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辅佐夫家。
根本不想参加什么科举。
薛景光一脸的恨铁不正钢。
谢清韵她们原本打算是做一个百人的联名,上书皇帝,昭告天下女子也想要参加科举的决心的。
但最后奔波了几天,却以仅仅十五个签名惨淡收场。
薛景光原本满腔的热情,瞬间被打得七零八落。
“黄姑娘,要不咱们还是继续等着皇帝下旨吧。”薛景光建议道。
“我们的能力太小了,地方也小,又没有皇帝支持……想要将事情昭告天下,实在不是区区一个江南就能做到的。”
谢清韵若有所思,点点头:“你说得有道理啊……”
“区区一个江南确实不够。”
薛景光点点头,为她理解自己而感到欣慰。
只是欣慰之余,也有些惋惜。
她第一次决定做一番事业,结果还未冒头就遭到打压。
论谁都要失望些日子。
只怕黄姑娘也是如此。
薛景光悄悄退了出去,她看着黄姑娘低头失落的模样,觉得她或许也需要一个人静一静。
第二日,薛景光起了个大早。
前一天她给了黄姑娘恢复的时间,没有打扰。但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准备再来看看。
然而薛景光推门的一瞬间就被铺在地上的长卷吓得楞在原地。
她看见,前一日还仅有十五个签名的百人长卷,今日竟然被填满了。
不是稀稀拉拉的填满,而是密密麻麻。
至少有上千个名字!
薛景光倒抽一口凉气。
一个晚上,这是怎么做到的?
再去看黄姑娘,后者正慢慢悠悠在用早膳,见她来,招招手,扬起一个微笑:“早。”
薛景光也艰难回了句早,没时间理会黄姑娘,忙哆哆嗦嗦关上门,跑过去看铺在地上那幅百米长卷。
上面的名字都是大齐的名门望族,且不局限在江南,江北,洛阳,淮南,京城……全国各地的高门贵女,无数名字都在上面!
“这……”薛景光不相信这是她们本人签的。
仅区区一晚,就算是神仙相助,也做不到一夜之间跑遍整个大齐,还顺利拿到每个人的签名吧?
“这当真都是她们本人签的?”薛景光一脸的不信。
果然,就见正在喝茶的谢清韵放下茶盏,笑眯眯道:“嗯,这些都不是她们本人签的。”
“是我代她们签的。”
谢清韵暗自庆幸自己幼时学习过不少字体,如今才能作假作得如此天衣无缝。
薛景光大惊失色:“黄姑娘,你可知这些人皆是有背景的贵女?”
惹上其中一个就很可怕了,更别说这么多人一起。
在未经人允许的情况下盗用这么多人的名字,黄姑娘的胆子怎么这么大?
万一传出去,只怕皇帝来了都保不住她。
好在一切还来得及挽回。
薛景光暗自庆幸。
她知道黄姑娘不谙世事,不知做这件事的后果。
没关系,她可以帮忙善后。
薛景光忙道:“没事没事,别担心,趁着此事还没人发现之前,咱们赶紧将这纸烧了就好。”
谢清韵听罢,一口茶差点喷出来,忙将她拦下,一脸不解:“为什么?”
薛景光瞪大眼睛:“不烧了你难道还要公之于众吗?”
谢清韵理所当然:“对啊。”
她辛辛苦苦一个晚上,把自己能想起来的名字都凑上去,可不是为了让人烧掉的。
谢清韵将茶放下,起身走过去拿起那张纸。
“好了,走吧。”
薛景光呆呆:“去哪里?”
“江南城也没有更大的官了,就姑且先去知府那里吧。”谢清韵颇为嫌弃道。
第四十三章 请官决
薛景光本来不想去,可是想到谢清韵是父亲恩人的女儿,又担心她一个人去会出事。
于是只得硬着头皮跟了过去。
谢清韵拿着那张自己努力写了一夜的纸,毫不犹豫就敲响了知府的大门。
银生银月听着这气势十足的敲门声,隐隐觉得不详。
江南知府的下人很快来开了门,看了谢清韵一眼,面无表情。
目光转到她身后的薛景光,眼神动了动。
“不知二位姑娘是为何事敲门?”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尊敬。
薛景光是江南有名的才女,但也是最为激进的女子,这事江南人尽皆知。
每天嚷着要参加科举,没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样子。
知府的下人见到她就觉得麻烦。
可她到底是礼部尚书的女儿,官大一级压死人,就算王知府本人来了,也不敢对她不敬。